[实用新型]射频RF讯号传输接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27718.2 | 申请日: | 2016-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5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潘瑞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兰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5 | 分类号: | H01R13/15;H01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1 | 代理人: | 巴晓艳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rf 讯号 传输 接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射频RF讯号传输接头结构,尤指一种可构成多重之接触面,利用弹片从而增加接触面积且使接触面积稳定,进而承载更高射频功率之射频讯号传输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按;现有之射频RF讯号传输接头如图1所示,设有中空状之接头本体1以供导体2插接,该已知之射频RF讯号传输接头由于接头本体1的内缘设为平面状,且为能配合导体2之顺畅插置,由前端设有向后延伸之对称剖孔11,使其较具有弹性。该接头本体1于加工时由于无法将内缘表面完全磨平,而会形成如图2之不规则锯齿面12,因此,当导体2插置时,将会造成导体2与接头本体1的内缘接触面积小,使得接触面积不稳定、接触电阻增加,进而无法承载更高射频功率,且易受到氧化污染导致放电。申请人有监于此,经不断研究、实验,遂萌生设计一种射频讯号传输接头结构,使射频讯号传输接头接触面积稳定,以进而承载更高之射频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射频RF讯号传输接头结构,尤指一种可构成多重之接触面,利用弹片从而增加接触面积且使接触面积稳定,进而承载更高射频功率。
前述之射频RF讯号传输接头结构,包含接头本体及设于接头本体之接触件。其中,该接头本体于邻近前端内缘之适当位置设有环绕之凹部嵌槽,该接触件呈环状,其设有复数具弹性之弹片,俾将接触件嵌置于接头本体之凹部嵌槽,使该弹片浮突于接头本体内缘,当导体插置于接头本体时,导体表面得以接触于该弹片,以构成多重之接触面,利用弹片从而增加接触面积且使接触面积稳定,进而承载更高之射频功率。
前述之射频RF讯号传输接头结构,其中接触件之弹片,略高于开孔,俾当接触件嵌置于接头本体之凹部嵌槽后,该弹片得以浮突于接头本体内缘,以利于导体表面接触于该弹片。
前述之射频RF讯号传输接头结构,其中该接触件呈环状,其设有间隔之开孔,以形成复数具弹性之弹片。
前述之射频RF讯号传输接头结构,其中该接触件之弹片略高于开孔,以利于导体表面接触于该弹片。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射频讯号传输接头之立体分解图;
图2为射频讯号传输接头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组装剖视图。
【符号说明】
1、接头本体
11、剖孔
12、锯齿面
2、导体
3、接头本体
31、凹部嵌槽
4、接触件
41、开孔
42、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分解图及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接头本体3及设于接头本体之接触件4。其中,该接头本体3为中空状,其于邻近前端内缘之适当位置设有凹部嵌槽31,该凹部嵌槽31由接头本体3内缘向内凹陷,使凹部嵌槽31环绕于接头本体3之内缘。
该接触件4呈环状,其设有间隔之开孔41,以形成复数间隔排列且具弹性之弹片42,使该弹片42略高于开孔41。
藉由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射频RF讯号传输接头,于组装时将接触件4嵌置于接头本体3之凹部嵌槽31,使接触件4定位于接头本体3内,且使该弹片42分别浮突于接头本体3的内缘,俾当导体2插置于接头本体3时,导体2表面得以接触于该弹片42,以构成多重之接触面,利用弹片从而增加接触面积且使接触面积稳定,进而承载更高之射频功率。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组装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将导体2插置于接头本体3,于导体2插置后,由于接触件4之弹片42环绕于接头本体3内缘,且浮突于接头本体3的内缘,因此,导体2于插置后,以表面接触于该弹片42,以构成多重之接触面,改善已知射频讯号传输接头因平坦式接触面,造成接触面积小又不够完整之缺失。
本实用新型较之已知射频讯号传输接头,至少具备以下之优点:
1、可改善已知射频讯号传输接头内缘表面形成不规则锯齿面,造成接触面积小之缺失。
2、藉由接触件4之弹片42与接头本体3内缘多重之接触面,使接触面积稳定。
3、藉由接触件4之弹片42与接头本体3内缘多重之接触面,可承载更高之射频功率。
4、可改善已知射频讯号传输接头内缘表面形成不规则锯齿,导致易受到氧化污染放电之缺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兰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兰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277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运动机能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 下一篇:祛疤凝胶贴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