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互通式楼群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30300.7 | 申请日: | 2016-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8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时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02 | 分类号: | E04H1/02;E04F11/00;E04F11/18;E04B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7 | 代理人: | 周庆路 |
地址: | 30007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通 楼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互通式楼群。
背景技术
随着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社区式养老越来越成为主流趋势,现有的老年社区,多是采用常见的居民楼设计,其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特殊的身体体能要求,而且,仅注意户内设计,对于公用区域,尤其是老年人在楼内活动时,没有特别设计,使得老年人居住感受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互通式楼群。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互通式楼群,包括多幢居住楼,用以连通所述的居住楼的风雨连廊,所述的居住楼东西走向且向阳侧为居室,背阴侧为走廊,所述的走廊被横向楼内隔断分割成东西延伸的私有走廊和公共走廊,所述的公共走廊与所述的风雨连廊相连通以作为行走通道,在所述的私有走廊两端设置有隔断门,其中,在走廊两端设置有楼梯和长坡道,在走廊、楼梯、长坡道处对应地设置有扶手,所述的扶手设置高度为0.8-0.9m,所述的扶手包括与墙壁固定连接的金属骨架,半包地设置在金属骨架上的聚乙烯树脂外壳,以及贴覆在所述的金属骨架内侧面上的布面层。
在所述的风雨连廊中设置有交互区,所述的交互区包括与外部道路通过前后两个侧门口连通的门楼,在所述的侧门口内设置有高折叠门。
所述的长坡道包括多片依次布列且向上倾斜的防滑石板材,所述的防滑石板材上设置有用以增大摩擦的凹槽。
所述的防滑石板材的倾斜角为4°-5°。
所述的长坡道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中转台。
所述的走廊地面上设置有PVC地胶,所述的PVC地胶的厚度在3-5mm,所述的PVC地胶的颜色为土黄色或浅黄色。
所述的内隔断上设置有多个推拉窗。
所述的聚乙烯树脂外壳的厚度在2-4mm,所述的聚乙烯树脂外壳的颜色为棕色。
扶手内侧与墙面的距离为40-50mm,所述的扶手两端分别设置有圆弧倒角部,所述的圆弧倒角部的端部与墙面紧密贴合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居住楼和休息岛利用风雨连廊连接,使得老年人在阴雨天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同时将居住楼设置为全阳设计,提高居住舒适感,而且将阴面的走廊一分为二,外部的公共走廊可作为连通各风雨连廊,提高在遮蔽空间内的活动范围,而且隔断门的设置也保护了个人隐私。为适应老年人的身体特殊性,尤其是对大小便控制不佳的情况,所述的公共走廊两端设置有公共厕所。为提高内外的交互性,所述的内隔断上设置有多个推拉窗,推拉窗的设置避免内部采光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互通式楼群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风雨连廊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扶手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互通式楼群包括多幢居住楼,用以连通所述的居住楼的风雨连廊,所述的居住楼东西走向且向阳侧为居室,背阴侧为走廊,所述的走廊被横向楼内隔断4分割成东西延伸的私有走廊5和公共走廊6,所述的公共走廊与所述的风雨连廊8相连通以作为行走通道,在所述的私有走廊两端设置有隔断门7,其中,在走廊两端设置有楼梯1和长坡道2,在走廊、楼梯、长坡道处对应地设置有扶手3,所述的扶手设置高度为0.8-0.9m,所述的扶手包括与墙壁固定连接的金属骨架31,半包地设置在金属骨架上的聚乙烯树脂外壳32,以及贴覆在所述的金属骨架内侧面上的布面层33。其中,为提高房屋利用率,可仅在一楼设置公共走廊,而在二楼及以上空间设置公用设置,如储物间等房屋。
本实用新型将居住楼和休息岛利用风雨连廊连接,使得老年人在阴雨天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同时将居住楼设置为全阳设计,提高居住舒适感,而且将阴面的走廊一分为二,外部的公共走廊可作为连通各风雨连廊,提高在遮蔽空间内的活动范围,而且隔断门的设置也保护了个人隐私。为适应老年人的身体特殊性,尤其是对大小便控制不佳的情况,所述的公共走廊两端设置有公共厕所。为提高内外的交互性,所述的内隔断上设置有多个推拉窗,推拉窗的设置避免内部采光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303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