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智能婴儿床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30890.3 | 申请日: | 2016-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1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威;董石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威 |
主分类号: | A47D9/02 | 分类号: | A47D9/02;A47D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郫县犀浦***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智能 婴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婴儿床。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对婴幼儿早期看管、开发和教育的重要性。一张合适的婴儿床无论是对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还是保证孩子安全上,都显得格外重要。在婴儿早期看光中,时常存在因保暖不及时、关照不及时等疏忽而导致的各种问题,给年轻的父母带来身心上的负担,如何在休息期间对婴儿施以有效、安全的照顾,是广大父母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婴儿床,用以对婴儿施以有效、安全的照顾。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新型智能婴儿床,包括婴儿床本体,婴儿床本体下方设有储物柜,储物柜内设有转轴、摆臂、带动转轴转动的电机以及控制电机工作的控制器,摆臂的一端连接在转轴上,另一端固定在婴儿床本体的下部;储物柜上方的四角部位分别设有一个竖直设置的立柱,位于储物柜宽度方向的两两立柱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婴儿床本体的两端铰接在连接杆上;婴儿床本体的侧面内壁上设有声敏传感器和音乐芯片,婴儿床本体的底部内壁上设有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微处理器,声敏传感器和音乐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入接口相连接,其中的一个连接杆上设有风扇,风扇的防护罩上对应风扇出风口的部位设有加热元件,风扇和加热元件串联后通过控制开关与电源接口相连,微处理器与控制开关连接。
其中,婴儿床本体的底部内壁上设有缺口,该缺口部位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柔性网和敞口盒,婴儿床本体的底部外壁上设有两根用于支撑敞口盒的固定杆,两根固定杆的端部均通过铰链与婴儿床本体的底部外壁连接,使两根固定杆绕铰接点翻转至与婴儿床本体的底部外壁呈180°时,两根固定杆支撑在敞口盒的底部。可以根据普适性,将该缺口设置在婴儿床本体底部的婴儿臀部部位,婴儿尿床后,尿液通过敞口盒收集。
其中,两个连接杆之间连接有两个弧形杆,两个弧形杆上套设有防蚊罩。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加热元件和风扇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适合放置于婴儿床上的温控设备,当电源接头连通电源,且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使微处理器控制控制开关闭合时,使风扇工作,可以向婴儿床送风,来保持整个婴儿床温度的适宜,给婴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本实用新型中,声敏传感器和音乐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入接口相连接,当声敏传感器接收到婴儿哭声信号时,控制器辅以电机工作,音乐芯片播放音乐安抚婴儿,其中,婴儿床的运动以前后摇摆为主,可通过调整电机的正转和发转,实现其往复摆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婴儿床本体底部的拆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组装后示意图。
附图标记:1、储物柜,2、婴儿床本体,20、声敏传感器,21、音乐芯片,22、湿度传感器,23、温度传感器,3、转轴,4、摆臂,5、电机,6、控制器,7、立柱,8、连接杆,9、风扇,10、防蚊罩,11、加热元件,12、电源接口,13、柔性网,14、敞口盒,15、固定杆,16、弧形杆,17、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以及达成的目的便于理解,下面结合示意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范围。
新型智能婴儿床,包括婴儿床本体2,如图1所示,婴儿床本体2下方设有储物柜1,储物柜1内设有转轴3、摆臂4、带动转轴3转动的电机5以及控制电机5工作的控制器6,摆臂4的一端连接在转轴3上,另一端固定在婴儿床本体2的下部;储物柜1上方的四角部位分别设有一个竖直设置的立柱7,位于储物柜1宽度方向的两两立柱7之间通过连接杆8连接,两个连接杆8之间连接有两个弧形杆16,两个弧形杆16上套设有防蚊罩10,防蚊罩10套设在两个弧形杆16上,可以根据需要将防蚊罩10展开如图1所示,也可以将防蚊罩10收纳到弧形杆16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威,未经陈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308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