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双层风道的空气幕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32138.2 | 申请日: | 2016-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1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谢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瑞德(郑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9/00 | 分类号: | F24F9/00;F24F13/02;F24F13/20;F24F13/28;F24F13/30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1102 | 代理人: | 亢志民,张欣棠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风道 空气幕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双层风道的空气幕机组,尤其涉及一种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阻隔室内外冷热量交换的空气幕机组。
背景技术
工厂、车间、厂房等建筑物大门内侧,在冬季采暖过程中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室外冷量容易通过大门渗透到室内,造成室内工作区域温度降低,要消除这种影响,同时又不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进出,需要在大门上方安装有空气幕机组。空气幕机组可以将空气加热,在大门内侧形成空气帘结构,有效阻隔室外冷空气入侵,同时可以充当辅助采暖,配合采暖设备使用,节能效果较好。但是目前采用的空气幕机组,都是单层风道形式,这种空气幕机组能够满足一般5米以下的建筑大门使用,如果建筑过高,则不能实现工作区域送风。为了实现远距离送风,就要加大空气幕尺寸和送风量,这样产生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同时在室内外交界处,温度梯度较大,进出大门的工作人员易产生不舒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带双层风道的空气幕机组,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结构实现的,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为工作腔,工作腔上部设有风机,壳体底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工作腔内设隔板,隔板将工作腔分割为对流腔和通风腔,对流腔内设有换热芯体。
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风道,风道位于工作腔的下方,所述隔板延伸至风道内,隔板将风道分割为热风风道和冷风风道,对流腔和热风风道连通,通风腔和冷风风道连通。
所述壳体包括:主机壳和风道壳,风道壳连接的主机壳下部,主机壳内为工作腔,风道壳内为风道,工作腔和风道连通。
所述风道截面为梯形。
所述风机上方设有过滤网。
所述换热芯体位于风机的下方。
所述风机为一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风道形式,在室内侧形成热空气幕,室外侧形成冷空气幕,能够有效阻隔室内外冷热空气的交换,确保室内环境不受室外影响,而且冷空气幕能诱导热空气幕实现更远距离送风,使机组可以应用在大空间和高大空间的场合。同时降低室内外的温度梯度,消除进出大门的工作人员的不舒适感。以及当本实用新型的机组与采暖设备配合使用,节能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平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垂直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风机;2、壳体;3、进水口;4、出风口;5、热风通道;6、电控盒;7、回水口;8、换热芯体;9、隔板;10、冷风通道;11、对流腔;12、通风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带双层风道的空气幕机组,包括:壳体2,壳体内设为工作腔和风道,工作腔位于风道的上方,工作腔上部设有风机1,壳体2底部设有出风口4,所述工作腔内设隔板9,隔板9延伸至风道内,隔板9将工作腔分割为对流腔11和通风腔12,隔板9将风道分割为热风风道5和冷风风道10,对流腔11和热风风道5连通,通风腔12和冷风风道10连通,对流腔11内设有换热芯体8。所述换热芯体8为铜管铝翅片换热器,换热芯体8通过进水口3和回水口7实现换热介质的在其内部流通。所述风道截面为等腰梯形,可将在风机1强制对流作用下吸进壳体内部的空气进行减压加速后经出风口4送到室内。壳体2上方开有接线孔,接线孔处装有电控盒6,风机1通过导线与电控盒6相连接,电控盒6用于控制风机1的启停和转速。壳体2上部设有三个风机1。所述风机1上方设有过滤网,过滤网用于滤除吸入机组中空气的灰尘等颗粒,以净化吹出的冷热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瑞德(郑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瑞德(郑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321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热组合物和方法
- 下一篇:支承涡轮扩散器出口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