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扫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39000.5 | 申请日: | 2016-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1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冯玉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玉琴 |
主分类号: | G07G1/12 | 分类号: | G07G1/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胜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68 | 代理人: | 李永华,张广兴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码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POS(point of sales terminal)机扫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移动支付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据支付宝的数据显示,全国有75个商超品牌的超4万家门店接入了支付宝支付。这些品牌涵盖了目前几乎所有主流的商超品牌,包括各个大型超市,商场,酒店等等。微信支付用户则超过了4亿。出门消费、上街购物不带钱包似乎已成一种生活常态。买瓶水,既可以付现金,也能刷卡,甚至支付宝/微信扫码付款,多样式支付方式选择的背后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支付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基于互联网的支付方式,再加上一体化的终端思路,智能POS完全可以取代老式收银台电脑和效率低下的业务系统。
在移动互联时代,移动支付领域的竞赛,将不是支付本身的较量,而是场景与服务的竞争。移动支付的核心理念是快速、方便、安全,给客户提供快捷、便利、高效的支付体验,而智能POS扫码支付,O2O卷卡核销,电子券等等应用场景越来越普及。目前智能POS扫码大多数商户店员需要把POS机拿在手上,通过手动按压POS机上的开关键唤醒休眠的机器,然后将扫码头对准需要扫码的条码,才能完成一次扫码过程,因此收银员需要一个手握住POS机,另一个手拿取商品进行扫码,如此扫码操作比较困难,因此会大大降低收银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单且能自动唤醒的智能扫码装置:包括扫码头、扫码电路模块及主控模块;所述扫码头与扫码电路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模块与扫码电路模块连接;
还包括自动唤醒模块;该自动唤醒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
所述自动唤醒模块包括自动唤醒器及中断引脚;所述中断引脚与自动唤醒器及主控模块均连接;
所述自动唤醒器用于生成唤醒信号,并将所述唤醒信号发送至中断引脚;
所述中断引脚接收到唤醒信号之后将唤醒信号发送至主控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接收到唤醒指信号之后启动扫码电路模块及扫码头进行扫码;主控模块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唤醒信号之后,主控模块控制扫码电路模块及扫码头进入休眠状态。
优选地,所述主控模块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唤醒指令之后;所述主控模块进入休眠状态。
优选地,所述自动唤醒器为距离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自动唤醒器包括信号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及信号转换模块;所述信号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分别与信号转换模块连接;所述中断引脚与信号转换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控模块与扫码电路模块采用串口通讯。
优选地,所述主控模块与自动唤醒模块采用I2C/SPI来通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在智能扫码装置的主控模块上连接有自动唤醒模块,在智能扫码装置处于休眠状态下时,例如:扫码头及扫码电路模块均处于不工作的状态下,当该自动唤醒模块检测到有物品靠近时,其可自动生成唤醒信号,并将自动唤醒信号发送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可根据唤醒信号生成唤醒指令,将智能扫码装置唤醒,从而可以实现扫码工作,其不需要收银人员通过其他按键开关等物件进行唤醒,因此可以解放收银人员的双手,提高收银效率。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扫码装置操作方便,工作效率也非常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智能扫码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自动唤醒模块3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扫码电路模块1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主控模块2的示意图。
图中:1、扫码电路模块;2、主控模块;3、自动唤醒模块;31、自动唤醒器;32、中断引脚;311、信号发射模块;312、信号接收模块;313、信号转换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智能扫码装置,包括扫码头(图中未示出)、扫码电路模块1、主控模块2及自动唤醒模块3。所述扫码头与扫码电路模块1连接。所述主控模块2与扫码电路模块1连接。所述主控模块2用于控制扫码头及扫码电路模块的工作。所述自动唤醒模块3与主控模块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玉琴,未经冯玉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390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