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睑板腺按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49262.X | 申请日: | 2016-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9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芳;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7/00 | 分类号: | A61H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廖慧敏 |
地址: | 646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睑板腺 按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器,具体涉及一种睑板腺按摩器。
背景技术
睑板腺障碍病人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就是通过对睑板腺的有效按摩挤压来疏通阻塞的睑板腺。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利用手法按摩或利用棉签等挤压上下眼睑的内外表面达到按摩睑板腺的目的。
上述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按摩效果不好、力度不均匀、病人配合较困难,由于棉签刺激,病人的疼痛感会比较明显,会反射性的用力闭眼,增加按摩的难度,减少按摩的有效性。有时还会因操作不当损伤结膜、角膜等眼内结构。因而目前国内缺乏安全方便有效的睑板腺按摩设备,现有睑板腺按摩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睑板腺按摩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睑板腺按摩器,其具有舒适性高、安全性好等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睑板腺按摩器,包括操作体,均安装在操作体上且用于相互靠近后实现睑板腺挤压按摩的上按摩体和下按摩体。
使用时,只需将下按摩体放置在眼睑和眼球之间,通过操作体促使上按摩体靠近下按摩体,进而实现上按摩体和下按摩体相互靠近后对睑板腺挤压的作用,进而达到按摩睑板腺的作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能有效避免按摩时对眼球施加作用力,提高舒适度,同时避免操作不当而导致损伤结膜、角膜等眼内结构的问题,效果十分显著。
为了与眼球的形状相配合,同时达到更好地舒适度,所述下按摩体为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下按摩体由金属材质构成。
为了达到更好地舒适度,同时避免挤压按摩时力度过大导致对眼睑的损害,所述上按摩体包括金属基体以及设置在金属基体上的橡胶层。通过橡胶层的设置,能有效在挤压力过大时达到缓冲的效果,达到保护的作用。
作为其中一种设置方式,所述操作体为镊子,该上按摩体固定在镊子其中一个力臂的夹持端,该下按摩体则固定在镊子另一个力臂的夹持端。
为了便于操作,固定有所述上按摩体的镊子的力臂夹持端朝向镊子的另一个力臂弯折后形成弯折臂;所述上按摩体固定在该弯折臂端部。
作为另一种设置方式,所述操作体包括两根中间部位相互铰接的铰接杆,固定在两根铰接杆其中一端的手柄;所述上按摩体固定在其中一根铰接杆的另一端上,所述下按摩体固定在另一根铰接杆的另一端上。
为了便于操作,固定有所述上按摩体的铰接杆一端朝向固定有下按摩体的铰接杆一端弯折后形成弯折臂;所述上按摩体固定在该弯折臂端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通过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设置,能有效避免按摩时对眼球施加作用力,提高舒适度,同时避免操作不当而导致损伤结膜、角膜等眼内结构的问题,效果十分显著;
2、本实用新型中上按摩体的结构的优化,能有效达到最佳地保护效果,同时有效提高使用的舒适度,效果更加显著;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非常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上按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中上按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操作体,2-上按摩体,3-下按摩体,4-弯折臂;
21-金属基体,22-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睑板腺按摩器,包括操作体1,均安装在操作体1上且用于相互靠近后实现睑板腺挤压按摩的上按摩体2和下按摩体3。
本实用新型中操作体1的结构多样,只要是能够实现上按摩体2和下按摩体3相互靠近的作用即可。通过上按摩体2和下按摩体3相互靠近进而实现睑板腺挤压按摩的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的操作体1结构,即,该操作体1包括两根中间部位相互铰接的铰接杆,固定在两根铰接杆其中一端的手柄;所述上按摩体2固定在其中一根铰接杆的另一端上,所述下按摩体3固定在另一根铰接杆的另一端上,如图1所示。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未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492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近视理疗眼镜
- 下一篇:一种土钉墙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