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55495.0 | 申请日: | 2016-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8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蓉;孔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玉蓉 |
主分类号: | H01R24/38 | 分类号: | H01R24/38;H01R13/40;H01R13/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自行车 安全 充电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的需要,电动自行车逐渐成为许多人们的代步工具。由于蓄电池的电压常党达到36V以上,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常常有孩子因没有安全意识将手或硬币插入到电动自行车的充电接口内,导致电池短路,产生安全事故。此类事件频频发生。如何防止电动自行车带来的安全事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接头。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接头,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动自行车车体上的充电接口和可插入该充电接口的插头;
所述的充电接口内设有隔板,所述的隔板将该充电接口分隔成三个插槽;每个插槽内均设有一个导体柱,导体柱靠近插槽插口的一端设有绝缘头;
导体柱的外周可滑动套设有弹性元件和挡板,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插槽底部连接,第二端与挡板连接;
插头上设有多个插柱,插柱与插槽一一对应;插柱与对应的插槽相匹配;插柱上设有能够容纳对应导体柱的导体孔,且每个导体孔的内壁上设有弹性导体片。
优选的,所述的充电接口的截面为三角形,且其中一个顶角处圆弧过渡。
优选的,所述的绝缘头远离导体柱的一端为半球形。
优选的,所述的挡板绝缘体制成。
优选的,所述的插槽侧壁上设有滑轨,对应的挡板可滑动设置在滑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接头,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动自行车车体上的充电接口和可插入该充电接口的插头;所述的充电接口内设有隔板,所述的隔板将该充电接口分隔成三个插槽;每个插槽内均设有一个导体柱,导体柱靠近插槽插口的一端设有绝缘头;导体柱的外周可滑动套设有弹性元件和挡板,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插槽底部连接,第二端与挡板连接;如此,通过挡板、弹性元件以及绝缘头的相互配合,能够在不充电时将导体柱隔离开,从而防止导体柱短路。插头上设有多个插柱,插柱与插槽一一对应;插柱与对应的插槽相匹配;插柱上设有能够容纳对应导体柱的导体孔,且每个导体孔的内壁上设有弹性导体片。如此,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同时由于在充电接口内安装了隔板,将导体柱分隔在不同的插槽内,能够有效提高插口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向剖视图;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动自行车车体上的充电接口1和可插入该充电接口1的插头2;具体实施时,所述的充电接口1的截面为三角形,且其中一个顶角处圆弧过渡。如此,可防止插错接口。
所述的充电接口1内设有隔板3,所述的隔板3将该充电接口分隔成三个插槽;每个插槽内均设有一个导体柱4,导体柱4靠近插槽插口的一端设有绝缘头5;具体实施时,所述的绝缘头5远离导体柱4的一端为半球形。如此,可保证导体柱4能够顺利插入到插头上的导体孔内。
导体柱4的外周可滑动套设有弹性元件8和挡板9,弹性元件8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插槽底部连接,第二端与挡板9连接;所述的挡板9绝缘体制成。如此,可防止由于误操作而导致电源短路。所述的插槽侧壁上设有滑轨,对应的挡板9可滑动设置在滑轨上。
插头2上设有多个插柱6,插柱6与插槽一一对应;插柱6与对应的插槽相匹配;插柱6上设有能够容纳对应导体柱4的导体孔7,且每个导体孔7的内壁上设有弹性导体片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玉蓉,未经张玉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554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