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行进四轮汽车差速器教学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71574.0 | 申请日: | 2016-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8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贾檀;蔡辉桓;魏同富;栾小荷;德纳泽;王惠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25/02 | 分类号: | G09B25/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63105 福建省漳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行进 汽车 差速器 教学 模型 | ||
1.一种新型可行进四轮汽车差速器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两个差速器、四个轮胎、一个手摇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U型边板,两个U形边板的底部之间设置有一连接板,所述手摇装置通过一支架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每个U型边板的两端均水平设置有延伸部,每个延伸部均与一轮胎相连,形成一四轮汽车模型;所述四轮汽车模型前端的两个轮胎之间通过联动轴连接有一前端差速器,所述前端差速器与手摇装置相连,所述四轮汽车模型后端的两个轮胎之间通过联动轴连接有一后端差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行进四轮汽车差速器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每个差速器包括四个齿轮,每个齿轮外圆直径为28mm,内孔直径为8mm,其中,所述前端差速器为一个U型支架的三侧及U型支架连接的一个大齿轮内设置有四个齿轮;所述后端差速器为一个外矩形66mm×68mm×20mm,内孔矩形46mm×48mm×20mm的方框,所述方框内设置有四个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行进四轮汽车差速器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装置包括一手动转轮,所述手动转轮包括一手轮以及设置于手轮一侧的手轮手柄,所述手轮的另一侧通过联动轴连接至一个外圆33mm,内孔8mm的小齿轮,所述小齿轮带动一个外圆120mm,内孔8mm的大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行进四轮汽车差速器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边板的高度为70mm,长度为100mm,所述延伸部的长度为1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行进四轮汽车差速器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的外圆直径为140mm,内孔直径为8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可行进四轮汽车差速器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为锥齿轮,所述小齿轮的齿数=15;齿形角α=20°;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c=0.2;大端端面模数m=2;分度圆直径d1=m z1=2*15=30;节锥角δ1=14.0362434679264°;δ2=90°-14.0362434679264°=75.9637565320°;锥距R=d1/(2sinδ1)=61.84658;齿宽系数齿宽b小=15.461646~20.615528;锥形齿高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可行进四轮汽车差速器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齿轮为锥齿轮,所述大齿轮的齿数=60;齿形角α=20°;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c=0.2;大端端面模数m=2;与小齿轮之间的齿数比u大=4;分度圆直径d2=m z2=2*60=120;节锥角δ2=90°-14.0362434679264°=75.9637565320°;锥距R=d2/(2sinδ2)=61.84658;齿宽系数齿宽b大=15.461646~20.615528;齿高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可行进四轮汽车差速器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差速器的齿轮和所述后端差速器的齿轮为各四个共八个相等锥齿轮,所述齿轮的齿数z=20;齿形角α=20°;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c=0.2;大端端面模数m=1.25;与各齿轮之间的齿数比u=1;分度圆直径d=m z=1.25×20=25;节锥角δ=45°;锥距R=d/(2sinδ)=25/(2sin45°)=17.67767;齿宽系数齿宽齿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未经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7157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机械原理实验的教学桌
- 下一篇:一种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