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虹吸恒压恒量自动供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79664.4 | 申请日: | 2016-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7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启融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启融 |
主分类号: | A01G27/02 | 分类号: | A01G27/02;A01K7/02;A01K39/02 |
代理公司: | 包头市专利事务所15101 | 代理人: | 张少华 |
地址: | 014030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虹吸 恒量 自动 供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虹吸恒压恒量自动供水器,属于自动供水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文化生活极大丰富,许多家庭都饲养宠物,养植花草。同时,旅游也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旅游外出时,宠物的照顾和花草的浇水养护就成了让人牵肠挂肚的事。而且,城里居民闲暇之余返回农村搞一些小型种植、养殖也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在休闲的同时还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但在此过程中,对农作物的灌溉和小规模家畜(禽)养殖的饮水问题也摆在了面前,投入过大时又会得不偿失。、原理简单,的虹吸恒压恒量自动供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用途广、投入少、利用虹吸原理定量自动供水的虹吸恒压恒量自动供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储水器、虹吸器、控制器,其特征是:储水器和虹吸器均为密闭容器,控制器为顶部开口的容器,储水器与虹吸器间在下部有联通管连接,在虹吸器的上部设有进气管、下部设有出水管,虹吸器的出水管与控制器的下部联通,虹吸器的进气管从控制器的顶部开口伸入控制器中,且进气管的伸入控制器中的管段长度能够调节,在控制器的下部设有供水管,供水管的直径小于虹吸器的出水管直径,在供水管上设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够自动定量的缓慢供水,广泛适于于种养殖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储水器1、虹吸器2、控制器4,储水器和虹吸器均为密闭容器,控制器为顶部开口的容器,储水器与虹吸器间在下部有联通管10连接,在虹吸器的上部设有进气管3、下部设有出水管9,虹吸器的出水管与控制器的下部联通,虹吸器的进气管从控制器的顶部开口伸入控制器中,且进气管的伸入控制器中的管段长度能够调节,一般可采用硬质伸缩套管或可伸缩的波纹软管;在控制器的下部设有供水管8,供水管的直径小于虹吸器的出水管直径,在供水管上设有阀门5。
应用时,储水器作为储存水源的容器储存一定量的水,同时也可以在虹吸器中储存一定量的水,在供水管的管端连接动物饮水槽6或滴灌管7,根据动物饮水槽的容量或滴灌管的滴灌速度调节虹吸器的进气管伸入控制器中的管段长度,即管口高度,开启供水管上的阀门。由储水器通过联通管为虹吸器供水、虹吸器向控制器供水、控制器向动物饮水槽或滴灌管供水。当控制器中水位低于虹吸器的进气管管口时,虹吸器给控制器持续供水,当控制器中水位高于虹吸器的进气管管口时,虹吸器停止向控制器供水;由于控制器供水管的直径小于虹吸器的出水管直径,即控制器供水管排水量小于虹吸器出水管排水量,所以在控制器向用水器(动物饮水槽或滴灌管)持续供水的同时,控制器中的水位也在持续升高,直到控制器中的水位升高到虹吸器的进气管管口以上时,虹吸器停止给控制器供水;当控制器供水管持续供水导致控制器中水位下降至虹吸器的进气管管口时,进气管会把堵住它的水倒吸到虹吸器中,然后再次给控制器持续供水;通过调节虹吸器的进气管插入控制器的长度,可以调节控制器中水的储存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储水器中的水通过联通管进入虹吸器。虹吸器有两根管:进气管和出水管;出水管会在进气管不被堵塞的情况下持续排水到控制器中,最终随着水面的升高,进气管的进气口被水堵塞(虹吸器除两根导管外完全密封),排水停止。但控制器上的供水管会持续出水,当水位低于进气管口时,虹吸器会再次向控制器排水,循环往复。
其物理原理是:虹吸器与控制器相连接,使连通器原理出现。但由于控制器内装有虹吸器的进气管,使液位的高度达到一个标准时,淹没进气管,虹吸器中的大气压瞬间消失,阻断循环,连通器失效。此时,供水管的不断输出使液位再次下降,在液位下降至进气管以下时,连通器原理再次生效,如此反复(虹吸器出水速度≥出水管输出速度)。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供水管末端出水口上可装滴灌管,保证植物用水均衡;也可直接接一器皿通过连通器原理确保器皿中水量恒定,以保证家畜(禽)及宠物的定量饮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启融,未经赵启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796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GH6783合金棒材的优化锻造工艺
- 下一篇:铆钉加工工艺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