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套装式微针刀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80165.7 | 申请日: | 2016-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5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建荣 |
主分类号: | A61B17/32 | 分类号: | A61B17/32;A61M5/32;A61H3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装 式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尤其是一种套装式微针刀。
背景技术
微针刀疗法是运用医学原理,先确定疼痛是什么动作或什么姿势状态下产生的,然后分析该动作的参与肌群或维持该姿势稳定性的参与肌群,结合解剖学结构和力学平衡结构确定其中最易损伤的肌肉,对该肌肉的起、中、止点进行治疗,以达到调整肌肉的痉挛状态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由于其进针手法简单,易学易掌握,无麻药激素,立竿见影,疼痛小,治疗时间短而渐受患者欢迎。现有技术中的微针刀均以单刀结构形式存在,功能性单一。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3284777A的一种超微针刀,包括刀片、刀身和刀柄,刀片安装在刀身上或与刀身为一体,刀柄安装在刀身上或与刀身为一体。又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4744325U,一种微针刀,包括管状的针身和手柄,针身的末端与手柄相连,针身的前端切割出与针身中轴倾斜的刀口,刀口前端为平口刀刃,平口刀刃的两侧均为弧形刀刃,平口刀刃与两弧形刀刃构成封闭的刀刃组;针身是空心管式,能够对手术部位局部施放药液;微针刀刀口上有前端的平口刀刃以及两侧的圆弧刀刃等三面刀刃。再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2505442U,一种椎间盘超微针刀,包括手柄和针芯,针芯与手柄相连接,针芯的外侧套置有一个外管针,外管针的外壁上设有可调节的标尺,标尺的方向与针芯的长度方向一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微针刀功能单一、不宜携带、保管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由内针和外刀合二为一的套装式微针刀。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套装式微针刀,包括外刀和内针,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刀设有中空针刀,中空针刀的一端设有针刀柄,针刀柄端部设有针筒连接接体;所述的内针包括针芯,针芯的直径小于中空针刀的内径,针芯的裸露长度小于等于外刀的长度。本技术方案将内针插装于外刀之中,外刀的中空针刀为管状体,平时内针的针芯藏于外刀的管状体中,当拔出内针后,通过中空针刀管道进行注射药物等液体,也可以通过针筒连接接体和点滴装置连接。与之相应,拔出内针可以作为微针使用,并把内针留置在病人伤痛组织中,直接接通电疗设备进行治疗。
作为优选,所述的针芯的端部设有针柄,针柄朝针筒连接接体一端设有与针筒连接接体配合的沉孔。内针和外刀相互扣合时配合紧凑,不易松开。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空针刀外表面上每间隔10mm设置一刻度线。有利于医生操作时掌握深度,减少人体组织误穿。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空针刀贯穿针刀柄,在针刀柄上相对针筒连接接体的另一端设有护刀套。提高外刀的整体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空针刀为管状结构,其端部通过与管体成锐角的平面斜切构成中空针刀的刀头。
作为优选,所述的针柄中与针筒连接接体配合的沉孔内设有护针套,护针套的外径小于中空针刀的内径。提高内针外刀配合时的紧密度,护针套也同时提高了针芯的使用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针柄的直径与针刀柄的直径相等,针刀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针芯直径≤0.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对软组织挫伤、劳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等可进行微针有效治疗;既具有超微针刀的一般功能,还可通过中空针刀管道进行药物注射;既可以作为普通微针使用,又能通过与电疗设备联接;内针外刀合二为一,携带方便、适合保管,结构紧凑强度大,操作稳定方便,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刀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针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外刀,11. 针刀柄,12. 中空针刀,13. 针筒连接接体,14. 护刀套,15. 刻度线,2. 内针,21. 针柄,22. 针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本实施例一种套装式微针刀,如图1所示,由外刀1和内针2组成,除了刀柄,内针被套装在外刀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建荣,未经吴建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801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