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醒酒功能的红酒杯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86139.5 | 申请日: | 2016-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7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异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06245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醒酒 功能 酒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酒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醒酒功能的红酒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红酒醒酒器和红酒杯是大多是分离的,喝酒时,红酒需要先倒入到醒酒器中进行醒酒,然后再倒入红酒杯中饮用。该分离结构的醒酒器和酒杯需要单独操作,且各自占用不同的摆放空间,操作复杂,不能满足现代人简单快捷的生活节奏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醒酒功能的红酒杯,解决现有技术醒酒器和酒杯分离结构,操作复杂、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醒酒功能的红酒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通过支腿与下方的底座连接为一体,所述杯体内设置有内杯,所述内杯的底面与所述支腿的顶面相连接,所述内杯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红酒流动的小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杯的截面形状为U字型结构。
再进一步的,所述小孔设置在所述内杯的底面上或侧面底部,且多个所述小孔呈圆周状均布。
再进一步的,所述小孔位于同一圆弧线上的为一组,所述小孔至少设置有一组。
再进一步的,所述小孔的形状为圆孔、椭圆孔或方孔。
再进一步的,所述内杯位于所述杯体的中部,且所述内杯的底面距离所述杯体的底面至少20 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红酒杯,包括杯体、支腿和底座且三者相互连接为一体,杯体内设置有一个凸起的内杯,该内杯的底面与支腿的顶面连接在一起,且内杯的底部设有多个小孔;该红酒杯使用时,先把红酒倒入杯体内部的内杯里面,红酒首先会通过内杯底部的小孔向外四散流出,该操作倒入红酒的过程中,红酒会更多与空气接触,以达到醒酒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造型美观,与现有酒杯相比,将醒酒器和红酒杯合二为一,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节约了器皿,节省了过多的流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醒酒功能的红酒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杯体;2、支腿;3、底座;4、内杯;41、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醒酒功能的红酒杯,包括杯体1,所述杯体1通过支腿2与下方的底座3连接为一体,所述杯体1内设置有内杯4,所述内杯4的底面与所述支腿2的顶面相连接,所述内杯4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红酒流动的小孔41。具体来说,所述内杯4与杯体1的连接,可以采用纯手工制作,首先是将杯体1和内杯4单独制作出来,然后人工用火烧融后将内杯4下方的支腿底部与杯体1的内底部焊接在一起。
具体来说,所述内杯4的截面形状为U字型结构,所述小孔41设置在所述内杯4的底面上或侧面底部,且多个所述小孔41呈圆周状均布。
所述小孔41位于同一高度的圆弧线上的为一组,所述小孔41至少设置有一组。所述小孔41的形状为圆孔、椭圆孔或方孔,也可以设计为其他几何形状。
所述内杯4位于所述杯体1的中部,且所述内杯4的底面距离所述杯体1的底面至少20 mm。内杯4和杯体1的高度差,可以更好的保证红酒倒入流出与空气充分的接触,以实现醒酒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首先,先把红酒倒入杯体1内部的内杯4里面,红酒首先会通过内杯4底部的小孔41向外四散流出,该操作倒入红酒的过程中,与普通的杯子相比,红酒会更多与空气接触,以达到醒酒的效果。该红酒杯将醒酒器和红酒杯合二为一,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节约了器皿,节省了过多的流程。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861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