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封闭式肌瘤切除标本袋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87762.2 | 申请日: | 2016-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7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烈宏;申屠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庐万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1599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式 肌瘤 切除 标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封闭式肌瘤切除标本袋。
背景技术
现有的子宫器切除器袋子上没有开口子,医生手术人员是通过子宫切除器切除病变组织,如果需要在人体内(袋子内)二次分割组织的话,不能看清楚袋子内的病变组织,只能靠医生手术人员的工作经验来进行摸排手术,或者通过取出袋子与人体腹腔外来进行手术,这样就容易造成对病人的二次伤害并增加病人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医生手术的封闭式肌瘤切除标本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封闭式肌瘤切除标本袋,包括袋子、硅胶帽,所述的袋子的一端为圆弧状的封闭口,袋子的另一端为开口状;在该封闭口端的袋子侧壁上开设有袋口,在该袋口处放置有硅胶帽,该硅胶帽通过压膜固定在袋子侧壁上,硅胶帽的上端设有硅胶帽固定钳杆。所述的硅胶帽上设有多层叠加硅胶袋口和分瓣阻缓硅胶口,该分瓣阻缓硅胶口位于多层叠加硅胶袋口的正中心,该多层叠加硅胶袋口与袋子侧壁上的袋口呈相对应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的分瓣阻缓硅胶口由四片呈等均分布的分瓣组成,各分瓣间紧密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便于医生手术人员放入内窥镜进行可视的二次手术切割,便于二次手术切割后有效的在袋子内取出内窥镜、袋子及袋子里的病变组织,硅胶帽口子具有安全的密封防止泄漏病变组织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框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袋子;2、硅胶帽;3、压膜;4、硅胶帽固定钳杆;11、封闭口;12、袋口;21、多层叠加硅胶袋口;22、分瓣阻缓硅胶口;221、分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袋子1、硅胶帽2,所述的袋子1的一端为圆弧状的封闭口11,袋子1的另一端为开口状;在该封闭口端的袋子1侧壁上开设有袋口12,在该袋口12处放置有硅胶帽2,该硅胶帽2通过压膜3固定在袋子1侧壁上,硅胶帽2的上端设有硅胶帽固定钳杆4。
所述的硅胶2帽上设有多层叠加硅胶袋口21和分瓣阻缓硅胶口22,该分瓣阻缓硅胶口22位于多层叠加硅胶袋口21的正中心,该多层叠加硅胶袋口21与袋子1侧壁上的袋口12呈相对应分布。
所述的分瓣阻缓硅胶口22由四片呈等均分布的分瓣221组成,各分瓣221间紧密相接触。
分瓣阻缓硅胶口22主要起:密封效果,不会使袋子1内切割的病变组织外漏,;1-4块分瓣221可在放入内窥镜后具有阻缓卡滞内窥镜随意及松动进出,有了1-4块分瓣221包裹在内窥镜杆上起阻缓卡滞的作用下,可以使医生手术人员在袋子1内切割处理病变组织结束后,能受力拔出内窥镜及袋子1和袋子1内的病变处理组织与人体腹腔外。
多层叠加硅胶袋口21有益效果为:通过多层叠加圆形硅胶袋口后,具有拉伸及收缩作用;作用与放入或者拔出内窥镜时,袋口具有拉伸受力及回缩复原袋口功能效果;通过使用多层叠加硅胶袋口后,不会产生放入及拔出内窥镜时,受力太大而造成袋口破损、泄漏病变组织。
硅胶帽固定钳杆4具有方便医生手术人员通过手术钳子可以钳住硅胶帽固定钳杆4的作用;袋子1是软的容易晃动及后缩,该硅胶帽固定钳杆4主要作用是便于医生手术人员用手术钳钳住该硅胶帽固定钳杆4使袋子1固定不会晃动,这样就可使医生手术人员一次性对准袋口成功放入内窥镜进入袋子内进行可视的手术操作。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设计,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庐万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桐庐万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877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活体取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