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光Q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87966.6 | 申请日: | 2016-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2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赵修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修强 |
主分类号: | H01S3/115 | 分类号: | H01S3/115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赵斌,苗峻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光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脉冲激光调Q器件,具体涉及一种电光Q开关。
背景技术
电光调Q技术是利用在晶体上施加电压改变晶体的折射率,从而达到改变光的偏振态,与偏振片一起使用可实现光开关的作用。利用电光调Q技术的脉冲激光,脉宽窄,峰值功率高。
现有技术中,电光Q开关在高功率,高重复频率下使用时,晶体发热较大,温度上升,造成峰值功率降低,光束质量变差,半波电压变化,过大的温度上升甚至会对晶体造成破坏;而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现有电光Q开关均需面临的,特别是如何提高电光Q开关的功率,降低其发热量成为最难以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电光Q开关,该开光包括圆筒形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方形晶体槽,所述晶体槽四面均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个电极,所述电极穿透壳体与方形晶体槽连接;采用这种结构的电光Q开关,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必须采用圆柱形晶体的现状,可以采用方形DKDP晶体,使得整个电光Q开关的能量等级提高,功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且解决了晶体散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光Q开关,该开光包括圆筒形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方形晶体槽,所述方形晶体槽四面均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个电极,所述电极穿透壳体与方形晶体槽连接;
所述的安装槽优选采用弧形安装槽;
现有技术中电光Q开关中一般均采用圆柱形DKDP晶体作为光电晶体,由于形状所限,其功率和能量等级已经难以得到提升,且由于圆柱形晶体与壳体接触面积过大,使用时其产生的大量热能会直接传到给壳体导致壳体寿命大大下降,不利于整个电光Q开关的散热,这也是现有技术难以克服的问题,而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结构的电光Q开关,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必须采用圆柱形晶体的现状,可以采用方形DKDP晶体,由于方形DKDP晶体的实际功率高于圆柱形晶体,从而使得整个电光Q开关的能量等级提高,功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提高了其适用范围且延长了电光Q开关的使用寿命;所述的方形晶体槽四面均设置有安装槽,这样就克服了方形晶体不易安装的问题,可以通过安装槽配合夹具等工具放置方形晶体,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安装槽优选采用弧形安装槽,这样在安装完毕之后,安装槽的存在降低了晶体与壳体的接触面积,同时安装槽更加有利于气体流通从而降低晶体的温度,这样就解决了晶体散热的问题;
在使用时,方形晶体必须通电,因此需在晶体外侧镀上一层镀金导电层,而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个电极,所述电极穿透壳体与方形晶体槽连接,这样电极就可以与导电层电连接。
综上所述,采用这种结构的电光Q开关,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必须采用圆柱形晶体的现状,可以采用方形DKDP晶体,使得整个电光Q开关的能量等级提高,功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且解决了晶体散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光Q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光Q开关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光Q开关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为圆筒形壳体,2为电极,3为安装槽,4为方形晶体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光Q开关,该开光包括圆筒形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方形晶体槽4,所述方形晶体槽4四面均设置有安装槽3,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两个电极2,所述电极2穿透壳体1与方形晶体槽4连接;
所述的安装槽3优选采用弧形安装槽;
所述方形晶体槽4安装有方形DKDP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修强,未经赵修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879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纤维拉挤格栅连续化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蓄电池保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