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呼吸检测装置、呼吸机、肺活量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96372.1 | 申请日: | 2016-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7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颖;张昕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颖;张昕煜 |
主分类号: | A61B5/08 | 分类号: | A61B5/08;A61B5/091;A61M1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2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 检测 装置 肺活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更准确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呼吸相关参数的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应用上述检测装置的呼吸机以及肺活量检测仪。
背景技术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
现有呼吸机的各种参数,例如其流量、流速是靠检测涡轮转速获得的,这并不能真实反应出该呼吸机出气口的真实流量数据,从而使得治疗并不准确;呼吸机的压力参数是靠设置在呼吸机内的压力传感器设置的,各传感器分散设置,不利于器件的小型化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呼吸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呼吸检测装置,包括具有贯通上下两端的内腔的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上端、封闭所述内腔上端开口的盖体,以及位于壳体下端、封闭所述内腔下端开口的第一电路板,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腔中并邻近所述盖体的第二电路板;
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风速传感器芯片,所述风速传感器芯片的敏感面从盖体中露出外界;
还包括位于所述内腔中的压力传感器芯片,所述压力传感器芯片安装在第一电路板上;
所述盖体、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壳体内腔与外界的通孔。
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上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台阶槽,所述第二电路板安装在该台阶槽上。
优选的是,所述风速传感器芯片的敏感面与盖体的上端面齐平。
优选的是,所述压力传感器芯片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相对远离通孔的一端。
优选的是,在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覆盖所述通孔的防尘网。
优选的是,还包括用于处理风速传感器芯片输出信号的第一ASIC芯片,以及用于处理压力传感器芯片输出信号的第二ASIC芯片。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ASIC芯片设置在第二电路板的下端面,或者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第二ASIC芯片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呼吸机,其包括管道,还包括上述的呼吸检测装置,所述风速传感器芯片的敏感面以及盖体的通孔位置与管道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肺活量检测仪,其包括管道,还包括上述的呼吸检测装置,所述风速传感器芯片的敏感面以及盖体的通孔位置与管道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装置,将风速传感器芯片和压力传感器芯片集成在同一个封装结构内,使得该测试装置可以以模组的形式应用在用户终端上,大大缩小了测试装置的占用面积。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通孔设置在位于壳体上端的盖体上,加大了压力传感器芯片至外界的距离,使得可以提高压力传感器芯片的抗恶劣环境性能,可以避免压力传感器芯片在恶劣的环境下失效。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呼吸检测装置,其包括壳体2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2内的风速传感器芯片6、压力传感器芯片11。本实用新型的壳体2具有贯通其上下两端的中空内腔9,在所述壳体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盖体4以及第一电路板1,所述盖体4可贴装在壳体2的上端,从而将壳体内腔9的上端开口覆盖住,第一电路板1可贴装在壳体2的下端,从而将壳体内腔9的下端开口覆盖住,由此通过盖体4、壳体2、第一电路板1形成了密闭的封装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颖;张昕煜,未经李颖;张昕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963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