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随身携带的考古毛刷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98993.3 | 申请日: | 2016-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19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郑登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登远 |
主分类号: | A46B17/04 | 分类号: | A46B17/04;A46B5/00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7225 | 代理人: | 张辉 |
地址: | 264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随身携带 考古 毛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考古工具,具体为一种可随身携带的考古毛刷。
背景技术
当古物上有细小的泥土时,为了不损伤古物,则用毛刷来清洁表面。 但目前市售的毛刷均为扁平状的刷板上固定鬃毛,不便携带。对于专职考古人员来讲,一个可随身携带的考古毛刷是他们的最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毛刷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随身携带的考古毛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随身携带的考古毛刷,包括毛刷头,与毛刷头固接的毛刷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毛刷帽,所述的毛刷杆为圆柱形,距离毛刷头25 mm -30 mm处设置宽度为5mm、沿毛刷杆周向设置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以上的毛刷杆上设置贯通的环形凹槽的、沿毛刷杆轴向设置的上滑槽;环形凹槽以下的毛刷杆上设置贯通的环形凹槽的、沿毛刷杆轴向设置的下滑槽,上滑槽与下滑槽在毛刷杆的周向相差90°;毛刷帽为圆管状,内壁设置可伸入上滑槽或下滑槽、长度为5mm的凸台,凸台下缘距离毛刷帽上端的距离大于环形凹槽与毛刷头自由端的距离。
进一步地,毛刷帽上设置可别在口袋上的别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为笔形结构便于携带,独特的毛刷帽结构不会使毛刷头戗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毛刷头和毛刷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毛刷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毛刷帽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毛刷帽从毛刷杆下刚套入时的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毛刷帽从毛刷杆下套入后并转过一个角度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可随身携带的考古毛刷,包括毛刷头1,与毛刷头1固接的毛刷杆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毛刷帽3,所述的毛刷杆2为圆柱形,距离毛刷头25 mm -30 mm处设置宽度为5mm、沿毛刷杆周向设置的环形凹槽21;环形凹槽21以上的毛刷杆2上设置贯通的环形凹槽的、沿毛刷杆轴向设置的上滑槽22;环形凹槽21以下的毛刷杆2上设置贯通的环形凹槽的、沿毛刷杆轴向设置的下滑槽23,上滑槽22与下滑槽23在毛刷杆的周向相差90°;毛刷帽3为圆管状,内壁设置可伸入上滑槽22或下滑槽23、长度为5mm的凸台31,凸台下缘距离毛刷帽上端的距离大于环形凹槽21与毛刷头1自由端的距离。毛刷帽3上设置可别在口袋上的别钩31。
毛刷帽3之所以设置成两端通透而非向笔帽那样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形状,是因为毛刷头由鬃毛制成,从毛刷头的一端将毛刷帽套上,很有可能戗毛,而本实用新型的毛刷帽是从下端套进,因此不会戗毛。并且凸台可卡在环形槽内不会脱开,除非将凸台正对上滑槽才可脱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登远,未经郑登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989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敷接用滚刷
- 下一篇:一种纳米负离子刷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