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限位圈的进渣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04793.4 | 申请日: | 2016-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69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宋明;邱玉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松灵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4 | 分类号: | F23C10/24;F16J1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限位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高温密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限位圈的进渣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冷渣机由进渣体、滚筒、底座、转动系统等组成,滚筒筒体夹层内通有冷却水,筒体内部布置螺旋片,滚动的筒体靠内部螺旋片产生的螺旋推动力将循环流化床锅炉灰渣由冷渣机进渣端送到出渣端,在此期间灰渣与冷渣机进行换热,冷却水将热渣释放的热量带走,使热渣冷却。
冷渣机运行时,进渣箱体和进渣管是固定不动的,而滚筒是旋转的,故存在动静结合面,因该处温度较高,一般高于900℃,因此密封结构往往容易失效,寿命较短,且不易更换,常造成大量高温在900℃的热渣漏出,这样不仅造成了热量浪费,影响锅炉房整体环境卫生,严重时可造成冷渣机停机检修进而导致锅炉停炉,锅炉排渣的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会造成停炉,极大的浪费能源。
现有的滚筒冷渣机虽然已经做出诸多改进,但由于结构所限,其使用的密封装置均达不到预期效果。很多冷渣机此处采用“小间隙密封”,即动静面各设置一个圆环筒,两圆环筒同心安装,半径尺寸差较小,通常小于2mm,因为渣存在颗粒度,一般大于3mm,故灰渣不会从该间隙漏出,但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筒体磨损下降及高温变形等因素,该间隙会变大,导致密封失效。
目前此处经过厂家改进大部分增设了反螺旋密封环,可以将逸出的灰渣通过接收圈及返料盒等部件送回至筒体内部,但由于滚筒旋转速度较低,所以其返料的量不会太大,但此处逸出的灰渣往往较多,所以有时依然难以保证此处灰渣不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带限位圈的进渣密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限位圈的进渣密封装置,包括同心设置的返料圈、接收圈、密封套、密封环;所述返料圈、接收圈、密封套、密封环固定在滚筒端盖上外侧,密封环的外侧设有与筒体旋向相反的反螺旋导槽,滚筒端盖上圆周均布返料孔,在滚筒端盖内侧布置安装导流锥;返料圈上圆周均布有流渣孔;接收圈上圆周均布导流板且在导流板的位置有开孔;还包括与所述密封环同心设置的半圆状的用于限定动静密封处的灰渣渣位的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直径小于所述密封环的直径,所述限位圈固定在进渣箱体上并与进渣管连为一体。
所述导流板为L形板。
所述返料圈上对应接收圈的开孔位置布置有折流板。
所述限位圈与密封环间的间隙控制在4-5mm。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渣密封装置内增设限位圈,使得灰渣从动静结合处的泄露量得以控制,故减轻了密封环及返料圈等部件的密封压力,减更少了灰渣从此处的泄露几率,同时由于密封件的返料量得到减少,使得各返料件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从而降低整机设备的维护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出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带限位圈的进渣密封装置在进渣箱体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2出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带限位圈的进渣密封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出示了图1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参见图1-2所示,一种带限位圈的进渣密封装置,包括:
返料圈2、接收圈4、密封套5、密封环6以及半圆状的用于限定动静密封处的灰渣渣位的限位圈9;所述返料圈2、接收圈4、密封套5、密封环6以及限位圈9同心设置,其中,所述返料圈2、接收圈4、密封套5、密封环6固定在滚筒端盖3上外侧,所述限位圈9固定在进渣箱体8上并与进渣管7连为一体,密封环6的外侧车制有与筒体旋向相反的反螺旋导槽,滚筒端盖3上圆周均布3处返料孔3,3件导流锥1对应布置安装在滚筒端盖3内侧并与返料孔3相接;返料圈2上圆周均布对应的3处流渣孔,用以将来自接收圈4的灰渣返回至滚筒筒体内;所述接收圈4的外壁上圆周均布3件L形的导流板41并在所述导流板处设有开口,起引流灰渣的作用。
其中,所述返料圈2的直径大于所述接收圈4的直径,所述密封环6的直径小于所述密封套5的直径,密封套5的直径小于接收圈4的直径。
优选的,该导流板为L形钢板,根据筒体旋转方向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返料圈2的内壁上对应接收圈4的开孔位置布置3件折流板21,折流板21作用为将灰渣导入至滚筒端盖的流渣孔并进入导流锥1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松灵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松灵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047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蒸汽锅炉安全盖
- 下一篇:一种等离子体旋转窑气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