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13545.6 | 申请日: | 201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9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李资权;王鑫;王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一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转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变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一种将低压直流电转变为220伏交流电的电子设备,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人们现在正处在一个“移动”的时代,移动办公、移动通讯、移动休闲和娱乐,在移动的状态中,人们不仅需要由电池或电瓶供给的低压直流电,同时也需要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220伏交流电,而逆变器正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
参照图6,现有逆变器的直流接线端子2并排设置在逆变器壳体1的前侧表面上,所以在连接电缆线3的操作过程当中存在较高的短路隐患风险。因此,还存在待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逆变器,具有降低电缆线连接操作过程中短路隐患风险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逆变器,包括逆变器壳体和设置在逆变器壳体的前侧表面上的两个直流接线端子,两个所述直流接线端子呈对角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两个直流接线端子对角设置,这样在连接电缆线的过程中,减少同一根电缆线不小心搭接在两个直流接线端子之间的发生几率,并且这样也使得连接在两个接线端子上的电缆线之间存在高度差,减少了连接在两个直流接线端子上的电缆线相互间出现干扰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直流接线端子包括固定部和旋紧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开设有固定孔的安装固定板和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固定板上的导电板,所述安装固定板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安装固定板的第一侧面上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表面向所述安装固定板内凹陷以形成安装孔,所述旋紧部包括螺栓和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栓上的螺母,且所述螺栓的螺帽嵌合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导电板嵌合在所述安装座内并与所述安装固定板相配合以形成限制所述螺帽活动的空间。
采用上述方案,螺帽嵌合在安装孔内并受限于安装固定板和导电板使其固定在安装固定板上,减小螺栓与内部器件形成干涉的几率;另外电缆线套设在螺栓上并通过螺母压紧以实现电缆线与导电板的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在所述安装固定板的第二侧面上对应于所述安装孔的位置设有加固罩。
采用上述方案,因安装固定板的第一侧面向安装固定板内凹陷以形成安装孔,使得安装固定板上安装孔所对应的位置厚度减小,通过加设在安装固定板第二侧面上的加固罩以实现对安装孔对应位置的加固,从而降低安装孔被螺栓穿透的几率。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板包括嵌合在所述安装座内的嵌合部、与所述嵌合部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安装固定板的第二侧面垂直的伸出部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嵌合部且与所述安装固定板的第二侧面相扣接的扣接部,所述安装固定板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安装固定板并用于供所述伸出部穿设的第一贯穿孔,所述安装固定板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安装固定板并用于供所述扣接部穿设的第二贯穿孔,并且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相互平行。
采用上述方案,伸出部穿设通过第一贯穿孔至安装固定板的第二侧面并与第二侧面垂直,扣接部穿设通过第二贯穿孔至安装固定板的第二侧面并扣接于第二侧面,伸出部与扣接部相互钳制以实现导电板固定在安装固定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之间平行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
采用上述方案,平行设置于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之间的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对导电板起到限制作用,以减小导电板与安装座之间的相对位移。
作为优选,所述扣接部包括与所述安装固定板的第二侧面相扣接的扣接端子。
采用上述方案,扣接部通过扣接端子与安装固定板之间形成扣接力,以加强导电板与安装固定板之间的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在所述安装固定板的第二侧面上对应于所述扣接端子的扣接位置处向内凹陷以形成有扣接槽。
采用上述方案,扣接槽的设置使得扣接在扣接槽内的扣接端子的表面不超过安装固定板的第二侧面,并且也减小了扣接端子的弯曲角度,从而增大了扣接端子与安装固定板之间的压紧力,使得导电板更好的固定在安装固定板上。
作为优选,在所述安装固定板的第二侧面上,分别沿着所述第一贯穿孔的宽度方向边沿、以及所述第一贯穿孔上靠近所述安装固定板的端部的长度方向边沿设有第三限位块。
采用上述方案,在安装固定板的第二侧面上沿着第一贯穿孔的三边边沿设置的第三限位块起到限制伸出部活动空间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一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一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135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