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盘式电加热片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15707.X | 申请日: | 201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6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朱惠忠;冯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20 | 分类号: | H05B3/20;H05B3/03;H05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11522 | 代理人: | 苏庆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盘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功能的发热膜片。
背景技术
电热膜分为高温、低温电热膜。高温电热膜一般用于电子电器、军事等,如今科技生产的电热膜。低温电热膜是一种通电后能发热的半透明聚酯薄膜,由可导电的特制油墨、金属载流条经加工、热压在绝缘聚酯薄膜间制成。工作时以电热膜为发热体,将热量以辐射的形式送入空间,使人体和物体首先得到温暖,其综合效果优于传统的对流供暖方式。低温辐射电热膜系统由电源、温控器、连接件、绝缘层、电热膜及饰面层构成。电源经导线连通电热膜,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申请号为:201510293575.1、名称为:一种智能温控保暖内衣,该专利文献中记载了一种低电压透明电热膜,应用于内衣中。这是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一项专利,其利用透明导电材料作为发热主体,在透明导电材料上设有叉指结构的电极,电极包括汇流条和内电极。但这种结构的电热膜为相对面积比较大的方形结构,便于贴合于衣服本体上。其技术追求是采用低电压即可快速达到人体所需的热量供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以满足集中受热需求的圆盘式电加热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圆盘式电加热片,为圆形结构,包括基底层、石墨烯薄膜、电极,所述基底层作为石墨烯薄膜的载体,石墨烯薄膜至少形成于基底层的一侧,电极位于石墨烯薄膜上,且与石墨烯薄膜电接触;所述电极由两条粗的汇流条和若干细的内电极构成;两条汇流条和内电极共同构成圆盘式结构,其中,两条汇流条设置于圆盘式结构的直径部位,内电极分别由两条汇流条向外延伸相互交叉后形成相互平行的环状叉指结构。
进一步的,最内部的内电极与其连接的汇流条的内端部形成闭合环状,最外部的内电极与其连接的汇流条的外端部形成闭合环状,其它内电极均不闭合;汇流条接电源的正极或负极,使得两相邻的内电极极性相反,通电时正极汇流条提供的电流由各正极内电极通过石墨烯薄膜流入对应负极内电极最终全部汇入负极汇流条。
优选的,汇流条的宽度相等,各内电极的宽度相等,相邻两内电极的间距相等,所述最内部的内电极与其连接的汇流条的内端部形成的闭合环的内径与相邻两内电极的间距相等。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片还包括保护层,带有电极的石墨烯薄膜被所述保护层和基底层夹合其中。
进一步的,在石墨烯薄膜两面分别设置正、负两套电极,这两套电极的内电极错开一定距离,即正、负环状叉指结构的电极分别置于石墨烯薄膜的两侧,形成被石墨烯薄膜隔开的环状叉指结构的电极。
优选的,所述内电极的宽度:相邻内电极的间距为1:2-3,例如:1:2、1:2.2、1:2.5、1:2.7、1:2.8、1:3,等。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电极的宽度:相邻内电极的间距为1:2.5。
优选的,所述内电极的宽度:汇流条的宽度为1:2-4,例如:1:2、1:2.1、1:2.3、1:2.5、1:2.6、1:2.8、1:3、1:3.2、1:3.4、1:3.5、1:3.7、1:3.9、1:4,等。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电极的宽度:汇流条的宽度为1:2.5。
进一步的,两汇流条分别设有电源连接点,在保护层上对应电源连接点处设有开孔。两电源连接点,一个连接电源的正极,一个连接电源的负极。
所述石墨烯薄膜为单层或多层的石墨烯构成。优选单层或双层石墨烯构成的石墨烯薄膜。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片的厚度为10μm-1mm,例如:10μm、15μm、20μm、30μm、50μm、80μm、100μm、200μm、400μm、500μm、800μm、1mm,等。根据使用和安装需求,对基底层和/或保护层的厚度进行调整,使其厚度满足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圆盘式电热片是在应用需求的驱动下,在专利(申请号为:201510293575.1)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盘式电热片采用以石墨烯薄膜为发热主体的薄膜,简称石墨烯电热片,可以实现低电压供电条件下的快速升温,发出与人体一致的远红外线,有非常好的理疗作用。相较于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201510293575.1),其圆盘式及电极结构的独特设计,可以使红外加热更加均匀且集中于圆盘内。可应用于对穴位的加热刺激。同时,电极的结构设计,在小面积加热的同时,电极不容易被高温烧毁,使用更安全,寿命更长久。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157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媒体广告展示装置
- 下一篇:移位寄存器、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