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MCU与无线串口模块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20942.6 | 申请日: | 201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2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泽耀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4 | 代理人: | 杨军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cu 无线 串口 模块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CU与无线串口模块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无线串口模块的无线串口模块都具有4个引脚,分别是:电源(VCC),地(GND),串口输出(TXD),串口输入(RXD)。无线串口模块,即通过串口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模块,一般是由无线收发芯片和一个带串口的MCU组成。现有的无线收发芯片功耗较高,当处理器与无线收发芯片连接时,又由于改写模块参数和数据传输都是通过串口输出(TXD)和串口输入(RXD)来完成,所以很容易把要传输的数据当成改写参数的命令,使得无线串口模块的参数被误改写;因此,现有的处理器与无线串口模块的连接方式限制了客户的应用,当需要频繁的进行参数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时容易产生错误的参数更改操作,造成信息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快速切换工作状态的MCU与无线串口模块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MCU与无线串口模块的连接结构,包括MCU和与MCU相连接的无线串口模块;
所述MCU的第一GPIO引脚与无线串口模块的MD0引脚相连接;
所述MCU的第二GPIO引脚与无线串口模块的MD1引脚相连接;
所述MCU的RXD引脚与无线串口模块的TXD引脚相连接;
所述MCU的TXD引脚与无线串口模块的RXD引脚相连接;
所述MCU的GPIO/INT引脚与无线串口模块的AUX引脚相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MCU型号为MCU-51或MCU-AVR或MCU-ARM或MCU-ST。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MCU与无线串口模块的连接结构采用MCU与无线串口模块的MD0和MD1引脚相连接,增加4种的工作模式,让无线串口模块进入不同的功能模式,实现快速切换;本实用新型的MCU与无线串口模块的连接结构可以使改写模块参数和数据传输在不同的模式下完成,因此模块参数不会被误改写,另外增加了一个脚(AUX)作为状态指示,使用更加灵活,可以满足更多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MCU与无线串口模块的连接结构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MCU与无线串口模块的连接结构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书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完整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解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应当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MCU与无线串口模块的连接结构,包括MCU和与MCU相连接的无线串口模块;
所述MCU的第一GPIO引脚与无线串口模块的MD0引脚相连接;
所述MCU的第二GPIO引脚与无线串口模块的MD1引脚相连接;
所述MCU的RXD引脚与无线串口模块的TXD引脚相连接;
所述MCU的TXD引脚与无线串口模块的RXD引脚相连接;
所述MCU的GPIO/INT引脚与无线串口模块的AUX引脚相连接。
具体地,所述MCU的VCC引脚和无线串口模块的VCC引脚与3.3~5.5V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所述MCU的GND引脚和无线串口模块的GND引脚与电源的接地线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泽耀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泽耀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209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