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载波泄漏消除系统的矢量加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27006.8 | 申请日: | 201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2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州睿成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 | 分类号: | G06K19/07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31210 | 代理人: | 章登亚 |
地址: | 247000 安徽省池州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载波 泄漏 消除 系统 矢量 加法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法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载波泄漏消除系统的矢量加法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学中,矢量加法器是一种数位电路,其可进行数字或矢量信号的加法计算。对于无源UHF RFID系统,由于读写器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的隔离度有限,发射端载波信号会泄漏到接收端,一种新的载波泄漏消除技术利用定向耦合器,在读写器发射机输出端获得用于载波消除的参考信号源,该信号源通过正交信号发生器产生I/Q两路载波消除参考信号,与含有载波泄漏的射频标签信号一起通过矢量加法器处理,获得更好的幅度特性和相位特性,从而实现载波泄漏消除。但是传统加法器的电感、电容值较大,其一不适合单片实现,其二无法使其达到最大增益。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缺陷与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载波泄漏消除系统的矢量加法器,优化了电感、电容值从而实现矢量加法器达到最大增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载波泄漏消除系统的矢量加法器,包括跨导级、负载级和输出缓冲级三部分电路,所述跨导级包括两个可调跨导级和一个恒定跨导级,跨导级电路之间并联之后与负载级串联,负载级再与输出缓冲级串联,所述负载级由差分电感L、隔直电容C0和电容C1组成,可调跨导级的输出为A点和B点,差分电感L分别与A、B点相连,与电容C1串联后再与隔直电容C0并联,分别由C点、D点连至输出缓冲级。
进一步的,所述跨导级采用差分源级负反馈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负载级电路连接有电源VDD。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缓冲级设有两个端VOUTP、VOUTN输出到下级电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实现了优化电感、电容值以达到矢量加法器的最大增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所示,一种用于载波泄漏消除系统的矢量加法器,包括跨导级、负载级和输出缓冲级三部分电路,所述跨导级包括两个可调跨导级和一个恒定跨导级,跨导级电路之间并联之后与负载级串联,负载级再与输出缓冲级串联,所述负载级由差分电感L、隔直电容C0和电容C1组成,可调跨导级的输出为A点和B点,差分电感L分别与A、B点相连,与电容C1串联后再与隔直电容C0并联,分别由C点、D点连至输出缓冲级。
所述跨导级采用差分源极负反馈结构,其中两个跨导级可通过调节其负反馈电阻实现其等效跨导可调,信号通过跨导级实现矢量相加。
所述负载级电路连接有电源VDD。
所述输出缓冲级设有两个端VOUTP、VOUTN输出到下级电路。
具体的,经正交信号发生器产生的I、Q两路正交载波消除参考信号分别通过I路、Q路信号通道输入到可调跨导级,含有载波泄漏的有用标签信号输入到恒定跨导级,有用信号经负载级、输出缓冲级送给下级电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优化电感、电容值以达到矢量加法器的最大增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州睿成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池州睿成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270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空压机的小端盖油气分离通道结构
- 下一篇:一种防水陆地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