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疝修补针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29546.X | 申请日: | 2016-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5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君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君久 |
主分类号: | A61B17/06 | 分类号: | A61B17/0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疝修补针。
背景技术
疝气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尤其是儿童和中老年人群中患有疝气的比例较大,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两千万的腹股沟疝气患者。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在中国老年人口超过3亿,60岁以上人口疝气的发病率为2%,因此目前国内有上百万疝气患者。疝气轻者在局部有肿块,偶有疼痛,重者伴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症状,如不及时处理,部分突出的小肠将由于停止血运而坏死,严重者导致感染,威胁生命。目前治疗疝气主要采用手术缝合的方法,微创疗法因创口小患者康复速度快逐步得到普及,目前较为先进的设备有套管结构的手术针,也有手术钳结构的设备,套管结构的手术针针体较粗,并且制造成本高,手术钳本身粗大造成患者伤口较大,目前没有针对疝修补手术方便使用的手术补针。
为此,开发一种便于临床应用并且减小患者伤口的疝修补针将会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减轻手术医生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疝修补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疝修补针,包括手柄、针杆和针头,针杆内设有控制连杆,针头处设有一开口,开口内设有和针头相对应实现夹持功能的辅助夹持装置,辅助夹持装置的尾端固定在控制连杆上;控制连杆穿过针杆伸入手柄内连接控制把手,针头和辅助夹持装置上相对应的夹持面上设有锯齿纹。
所述手柄上设有限位孔,控制把手一端连接控制连杆另一端从限位孔内伸出。
所述限位孔为长方形或椭圆形,控制把手在限位孔内。
针杆直径为0.5-5mm,针杆长度为50-150mm。
所述针杆直径为1.5-2mm。
所述辅助夹持装置的长度为2-5mm。
所述辅助夹持装置和针头的夹角为0-40度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在手柄上设有限位孔,可以保证辅助夹持装置夹角固定在一定范围内。
2. 本发明的针杆直径仅为2mm左右,辅助夹持装置在不用时贴附在针头一侧,需要夹持手术线时在控制连杆的作用下辅助夹持装置张开,使用方便,并且体积小。
3、辅助夹持装置和针头之间的夹持面上设有锯齿纹,保证夹持手术线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针杆;3、针头;4、辅助夹持装置;5、控制连杆;6、控制把手;7、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考附图1:
一种疝修补针,包括手柄1、针杆2和针头3,针杆2内设有控制连杆5,针头3处设有一开口,开口内设有和针头相对应实现夹持功能的辅助夹持装置4,辅助夹持装置4的尾端固定在控制连杆5上;控制连杆5穿过针杆2伸入手柄1内连接控制把手6,针头3和辅助夹持装置4上相对应的夹持面上设有锯齿纹
所述手柄1上设有限位孔7,控制把手6一端连接控制连杆5另一端从限位孔7内伸出。
所述限位孔7为长方形和椭圆形的任一种,控制把手在限位孔7内。
针杆2长度为50-150mm;针杆2直径优选为1.5-2mm。
辅助夹持装置4的长度为2-5mm。
辅助夹持装置4和针头3的夹角为0-30度角。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君久,未经李君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295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