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涡流喷射雾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31732.7 | 申请日: | 201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2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朱全勇;陈茂兵;薛峰;郭长仕;季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玺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市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流 喷射 雾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涡流喷射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大幅攀升,工业烟气排放的SO2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大气污染不仅危害动植物生长、破坏臭氧层,而且会引发酸雨和温室效应等问题。因此,对烟气进行脱硫是控制SO2污染的有效手段。
目前,为保证较高的脱硫效率,降低脱硫能耗,喷淋浆液的喷嘴常采用液包气式雾化喷嘴,以增强浆液雾化效果,提高浆液与烟气混合均匀程度,其中,液包气式雾化喷嘴是通过设置雾化驱动介质,使浆液喷射时在喷嘴前端形成液包气的喷嘴。但是,由于液包气式雾化喷嘴上不仅设置有浆液输入的管路,而且还设置有雾化驱动介质输入的管路,因此,在脱硫塔内安装液包式雾化喷嘴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施工难度大,安装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涡流喷射雾化装置,能够克服以上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涡流喷射雾化装置,包括雾化装置本体,将雾化装置本体分隔成上下两层空间的密封塔板,所述密封塔板上设有若干个筒体,筒体底部设有通过盲板连接的若干涡流板,每个筒体上部均设有与盲板上下对应的收集斗,所述收集斗外壁通过连接板与筒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均匀排布在密封塔板上;结构合理,制造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涡流板均匀环设在盲板边缘;本结构浆液沿径向方向朝涡流板流动,流动到涡流板上的液体在强烈的涡旋气流作用下产生喷射雾化,结构合理。
作为优选:所述盲板设在筒体底部中心位置;喷淋下来的浆液其中一部分通过收集斗将其引流到涡旋板中心部位的盲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呈圆柱形结构;结构合理。
作为优选:所述收集斗呈圆锥形结构且内径从上至下依次递减;便于喷淋下来的收集浆液。
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为:
本结构喷淋下来的浆液其中一部分通过收集斗将其引流到涡旋板中心部位的盲板上,盲板上的浆液沿径向方向朝涡流板流动,涡流板上的液体在强烈的涡旋气流作用下产生喷射雾化,另外一部分从密封塔板上沿外筒周边流下,并在外筒壁上形成稳定的液膜;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外筒壁形成的液膜可有效捕集涡旋气流中的烟尘颗粒物,浆液雾化将使气液接触的表面积大幅增加,显著提高了吸收浆液对烟气中SO2等污染物的脱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1、密封塔板;2、筒体;3、涡流板;4、盲板;5、收集斗;6、连接板;7、雾化装置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示,一种涡流喷射雾化装置,包括雾化装置本体7,将雾化装置本体7分隔成上下两层空间的密封塔板1,所述密封塔板1上设有若干个筒体2,筒体2底部设有通过盲板4连接的若干涡流板3,每个筒体2上部均设有与盲板4上下对应的收集斗5,所述收集斗5外壁通过连接板6与筒体2连接。所述筒体2均匀排布在密封塔板1上。所述涡流板3均匀环设在盲板4边缘。所述盲板4设在筒体2底部中心位置。所述筒体2呈圆柱形结构。所述收集斗5呈圆锥形结构且内径从上至下依次递减。
实际工作时,气体通过涡流板3时,产生强烈的涡旋作用;喷淋下来的浆液其中一部分通过收集斗将其引流到涡旋板3中心部位的盲板4上;流到盲板4上的浆液沿径向方向朝涡流板流动;流动到涡流板上的液体在强烈的涡旋气流作用下产生喷射雾化;喷淋下来的浆液其中另外一部分从密封塔板上沿外筒周边流下,并在外筒壁上形成稳定的液膜;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外筒壁形成的液膜可有效捕集涡旋气流中的烟尘颗粒物;浆液雾化将使气液接触的表面积大幅增加,显著提高了吸收浆液对烟气中SO2等污染物的脱除效率。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玺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玺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317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桩承载力及稳定性的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施工方便的建筑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