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活体取样针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32326.2 | 申请日: | 2016-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7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冯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诺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4 | 分类号: | A61B10/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31127 | 代理人: | 吴玮,胡薇 |
地址: | 201802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使用 内窥镜 活体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活体取样针,主要用于内窥镜操作中肿瘤学或病原学标本的检查取样。
[背景技术]
在诊断疾病时为要准确地查出病因,需对病灶进行活检,医生用医疗器具从病灶中获取一定量的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分析,以便对症治疗。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器具为弹枪式活检针,这种装置由内置弹簧释放使活检针在病灶内进行活检;使用时在各种上措施,如B超、CT等引导下将活检针穿刺到病灶,然后释放弹簧,活检针则快速在病灶内穿刺,如果一次未获得组织,则需重复上述动作,增加损伤机率;同时,由于力度由弹簧构成,不易控制活检针的深度等,难以对重要脏器旁病灶进行活检,弹枪式活检针不能获得细胞学标本,对液性病灶则不能应用,限制了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工作可靠的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活体取样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活体取样针,包括导丝盖帽、针管组件、金属套以及密封圈,其特征在于:针管组件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内外层结构,操作时顺畅无阻涩,针头部分进出活络.所述针管组件的整体包覆在导管内,导管的尾部一端经由热缩管与导丝盖帽衔接固定,并通过导管限位管限位固定,导管的首部一端套入金属套,并经由密封圈密封固定。
所述针管组件由内针与外针组成,针体内轴向设有一个贯通的吸液孔,在针体内所述吸液孔的旁边还有一个并行的排气通孔,该排气通孔面向针体的一边侧有连续的开放缝;所述针体横断面外轮廓呈椭圆形。
所述导丝盖帽与针管组件及导管之间还设有限位卡。
所述针管组件由内针与外针构成,所述外针由针座及空芯针体组成,所述针座内体有一空腔,空腔设有与内针外径相适配的孔,所述空芯针体一端为带有斜切面的针口,空芯针体另一端固接在针座上;所述内针为空芯针,实芯针尾部设有手持柄,所述内针由外针针座后端孔插入、前端穿过外针空芯针体,内针针头同外针针头保持在同一斜切面上。
所述内针实芯针针头呈尖二棱状,与外针具有相同角度的斜切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活体取样针,具有如下优点:针头无比锋利,外针加有切割槽,易于取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局部放大图
图3为侧剖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
1导丝盖帽、2热缩管、3导管限位管、4导管、5针管组件、6金属套、7密封圈、8限位卡,9切割槽,10贯通的吸液孔,11排气通孔,12针体横断面外轮廓呈椭圆形,13开放缝。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相信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
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活体取样针,包括导丝盖帽1、热缩管2、导管限位管3、导管4、针管组件5、金属套6、密封圈7以及限位卡8。
其中,所述的针管组件5由内针与外针构成,所述外针由针座及空芯针体组成,所述针座内体有一空腔,空腔设有与内针外径相适配的孔,所述空芯针体一端为带有斜切面的针口,空芯针体另一端固接在针座上;所述内针为空芯针,实芯针尾部设有手持柄,所述内针由外针针座后端孔插入、前端穿过外针空芯针体,内针针头同外针针头保持在同一斜切面上。
所述内针针头呈尖二棱状,与外针具有相同角度的斜切面。
上述组件的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所述针管组件5的整体包覆在导管4内,导管4的尾部一端经由热缩管2与导丝盖帽1衔接固定,并通过导管限位管3限位固定,导管4的首部一端套入金属套6,并经由密封圈7密封固定。所述导丝盖帽1与针管组件5及导管4之间还设有限位卡8。
所述针管组件由内针与外针组成,针体内轴向设有一个贯通的吸液孔10,在针体内所述吸液孔的旁边还有一个并行的排气通孔11,该排气通孔面向针体的一边侧有连续的开放缝13;所述针体横断面外轮廓呈椭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诺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诺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323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闭式肌瘤切除标本袋
- 下一篇:一种基于软件定义IPv6过渡的流交互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