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镀膜碳纳米管纤维的拉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33837.6 | 申请日: | 201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0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碳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9/12 | 分类号: | D01F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丰台区科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镀膜 纳米 纤维 拉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镀膜碳纳米管纤维的处理,具体地,涉及一种对镀膜碳纳米管纤维进行拉拔的拉拔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碳纳米管纤维的导电性能,可以在碳纳米管纤维的表面镀一层金属膜。但是,碳纳米管纤维上形成的金属膜比较疏松,连续性较差。
因此,如何提高镀膜的碳纳米管纤维表面的金属膜的致密性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镀膜碳纳米管纤维的拉拔系统,利用所述拉拔系统可以使得所述镀膜碳纳米管纤维表面的金属膜更加致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镀膜碳纳米管纤维的拉拔系统,其中,所述拉拔系统包括:
至少一对绕丝辊,各对所述绕丝辊中的一者用于缠绕待拉拔的镀膜碳纳米管纤维,成对的所述绕丝辊中的另一者用于缠绕拉拔后的镀膜碳纳米管纤维;
至少一个拉拔模具,每对所述绕丝辊对应一个或多个所述拉拔模具,所述拉拔模具能够设置在相应的一对所述绕丝辊的两个所述绕丝辊之间,所述拉拔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上形成有贯穿该模具本体的模孔,所述模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待拉拔镀膜碳纳米管纤维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拉拔系统还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成对的所述绕丝辊同步地转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控制端相连,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连接在成对的所述绕丝辊之间的纤维上的张力,当所述张力超过预定值时生成感应信号,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生成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能够调节所述驱动电机减速。
优选地,所述拉拔系统还包括预处理装置,所述预处理装置能够对所述待拉拔的镀膜碳纳米管纤维的端部进行预处理,以使得所述待拉拔的镀膜碳纳米管纤维的端部的直径减小。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拔系统对镀膜碳纳米管纤维进行拉拔,可以使得镀膜碳纳米管纤维表面金属膜更加致密,从而可以提高所述镀膜碳纳米管纤维的导电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拔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未经过拉拔的镀膜碳纳米管纤维的扫描图片,其中,碳纳米管纤维上的金属膜为铜膜;
图3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方法对图2中的镀膜碳纳米管纤维进行一个道次的拉拔后的纤维的扫描图像;
图4是图3中纤维的放大图;
图5是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方法对碳纳米管纤维进行一个道次的拉拔后的纤维的扫描图像;
图6是图5中纤维的放大图;
图7是另一种未经过拉拔的镀膜碳纳米管纤维的扫描图片,其中,碳纳米管纤维上的金属膜为铜膜;
图8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方法对图7中的镀膜碳纳米管纤维进行一个道次的拉拔后的纤维的扫描图像;
图9是图8中纤维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60:绕丝辊 20:镀膜碳纳米管纤维
30:模具安装座 40:传感器
50:拉拔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镀膜碳纳米管纤维的拉拔系统,其中,所述拉拔系统包括:
至少一对绕丝辊(图1中,包括绕丝辊10和绕丝辊60),各对所述绕丝辊中的一者用于缠绕待拉拔的镀膜碳纳米管纤维(图1中,绕丝辊10用于缠绕待拉拔的镀膜碳纳米管纤维),成对的所述绕丝辊中的另一者用于缠绕拉拔后的镀膜碳纳米管纤维(图1中,绕丝辊60用于缠绕拉拔后的镀膜碳纳米管纤维);
至少一个拉拔模具50,每对所述绕丝辊对应一个或多个拉拔模具50,拉拔模具50能够设置在相应的一对所述绕丝辊的两个所述绕丝辊之间,所述拉拔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上形成有贯穿该模具本体的模孔,所述模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待拉拔镀膜碳纳米管纤维的直径。
需要解释的是,每对绕丝辊可以对应一个拉拔模具50,也可以对应多个拉拔模具50。如果需要对镀膜碳纳米管纤维进行一个道次的拉拔,那么,每对绕丝辊对应一个拉拔模具50。如果需要对镀膜碳纳米管纤维进行多个道次的拉拔,那么,每对绕丝辊对应多个拉拔模具50,且多个拉拔模具的模孔的孔径各不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碳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碳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338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喇叭缓冲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扬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