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元件贴胶定位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44073.0 | 申请日: | 201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7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方祥武;朱建华;钱媛媛;黄寒寒;高憬楠;刘俊鹏;杨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振华富电子有限公司;中国振华(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3/00 | 分类号: | H05K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吴平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元件 定位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元件贴胶定位夹具。
背景技术
一般电子元件例如一体成型电感包括电子元件本体和引脚,通常需要对电子元件喷漆进行表面防锈。喷漆过程中一般会预先在引脚上贴有色胶带,保护引脚免于喷漆。现有的作业方式采用手工直接在引脚上贴胶带,然后进行喷漆、烘烤、冷却等后续相关工艺流程。但由于电子元件体积较小,徒手不易控制,导致贴胶带稳定性不高,速度较慢,还容易出现重贴等问题,最终工作效率低,成本高,产品外观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子元件徒手贴胶速度慢、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贴胶简捷、准确度高的电子元件贴胶定位夹具。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元件贴胶定位夹具,用于夹持包括电子元件本体和引脚的电子元件,包括:
底板,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凹槽;
定位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位置对应且用于配合夹紧所述电子元件本体的第二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辅助定位件,所述辅助定位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数量和位置对应的用于固定所述电子元件的固定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还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沿直线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按矩形阵列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的边缘设有倒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元件贴胶定位夹具由合成石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第一凹槽的一面设有缓冲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和所述定位板的边缘设有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元件贴胶定位夹具时,可以将多个电子元件固定于辅助定位件的对应固定位上,通过辅助定位件快速方便地将多个电子元件放置于底板的第一凹槽中,然后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的匹配快速准确地使定位板的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配合夹紧电子元件本体,引脚位于第一凹槽和定位板之外,胶带可沿着定位板边缘快速而准确地贴在引脚上,操作方便,贴胶整齐,缩短了贴胶时间,节约成本,易于实现批量贴胶。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子元件贴胶定位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电子元件贴胶定位夹具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电子元件贴胶定位夹具的底板的俯视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电子元件贴胶定位夹具的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电子元件贴胶定位夹具的定位板的侧视图;
图6为使用一实施例的电子元件贴胶定位夹具对电子元件进行贴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通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例的电子元件贴胶定位夹具,如图1所示,包括底板10、定位板20及辅助定位件30,该实施例用于对型号为SPI0603的一体成型电感进行贴胶定位,一体成型电感SPI0603包括电子元件本体41和引脚42,电子元件本体41的尺寸为6.9mm×6.8mm×3.8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振华富电子有限公司;中国振华(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振华富电子有限公司;中国振华(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440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屏蔽罩、主板结构以及移动终端
- 下一篇:多功能手工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