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鱼道进口处河道流场的调整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48158.6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3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孙双科;李广宁;郑铁刚;柳海涛;姜涵;乔明秋;陈晴;龙文;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1 | 代理人: | 李桂玲,李富华 |
地址: | 10003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道 进口 河道 调整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道进口处河道流场的调整设施,是一种水工设施,是一种用于河流生态保护鱼类的水工设施。
背景技术
通常而言,鱼道进口处的水流流场应当满足两方面的条件:一是适合于鱼类聚集,二是能使鱼类快速发现鱼道进口。受水流条件与地形条件的影响,实际闸坝工程的下游河道流场结构十分复杂多变,给鱼道进口位置选择与设计提出了巨大挑战。
鱼道进口处于水坝下游,通常流速较大,鱼道进口选址时,虽然可以尽量选取水流平稳的位置,但在多数情况下,河岸的任何干扰都会造成紊流,阻碍鱼类的聚集,以及影响鱼类找到鱼道进口,其结果对鱼类往往是灾难性的。为此,调整鱼道进口附近的水流流场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鱼道进口处河道流场的调整设施。所述的设施通过在鱼道进口设置流场调整设施,调整或改变闸坝下游河道局部流场结构,是优化鱼道进口设计的有效途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鱼道进口处河道流场的调整设施,所述的设施包括:流场调整设施为分流墙,所述的分流墙的水平截面形状为长方向轴线为直线的长条形,所述的分流墙的长方向轴线与河道流向成一定角度α,所述分流墙的起始端与设置鱼道进口的河岸保持一定距离L,所述分流墙的高度自水底直到高出水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流墙的长方向轴线与河道流向之间的角度α为10-30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流墙的起始端与设置鱼道进口的河岸之间的距离L为大于1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流墙长方向轴线的长度b为1-10倍的L。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流墙起始端与河岸之间设置至少一块拦门石。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流墙末端连接潜坝。
进一步的,所述的潜坝的水平截面形状为长方向轴线为直线的长条形,所述的潜坝的长方向轴线与分流墙的长方向轴线向河流中心一侧偏离一定角度θ,所述潜坝的高度自水底直到低于水面一段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的潜坝的长方向轴线与分流墙的长方向轴线向河流中心一侧偏离的角度θ为90-100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潜坝顶端到水面的距离为100-500毫米。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流场调整设施将鱼道进口处的水流流场分为外侧流场和内侧流场,在内侧流场产生适宜洄游鱼类的流场,同时防止外侧流场对内侧流场产生干扰,利用分流入口高流速带阻挡鱼类越过鱼道进口。本实用新型利用河道水流动力调整流场,有效调整河道局部流场,适宜于目标鱼类洄游聚集,为鱼道进口布置提供便利。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流场调整设置结构简单,施工量小,无需太多维护,经济适用于各种水工工程,不仅对于待建工程,对于已建工程的改善与完善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所述鱼道进口处水流调整设施为分水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所述鱼道进口处水流调整设施为分水墙和拦门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七所述鱼道进口处水流调整设施为分水墙并带有拦门石及潜坝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十所述分水墙与潜坝衔接位置的立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是一种鱼道进口处河道流场的调整方法,为:在河流沿岸的鱼道进口处上游设置流场调整设施,所述的流场调整设施使鱼道进口形成内侧流场与外侧流场两个流场分区,通过流场调整设施形状和水流入口过流面积的参数调整,调控内侧流场的水流流速量值大小及其分布,并阻挡外侧流场对内侧流场的负面影响,从而获得适宜于布置鱼道进口的水流流场结构。
本实施例所述的流场调整方式主要是针对一种河道主流偏向布置鱼道河岸一侧,或者河道主流比较均匀,但是整体水流流速超过了洄游鱼类的极限流速,鱼类不能逆流而上的初始流场。
鱼道进口处的流场调整设施的作用有两个:一个作用是将鱼道进口处的部分区域与整个河道隔开,产生外侧流场和内侧流场,尽管不能完全隔离,但至少可以产生一个与整个河道流场不同的流场区域。另一个作用是在分割的区域中生成易于吸引鱼类的流场,便于鱼类聚集并进入鱼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481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深水斜坡堤的闸箱式泄水口
- 下一篇:稻田环保自动排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