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应力钢绞线防护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56069.6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7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伟;董焰;田强龙;何洪胜;王宝营;郭磊;安志勇;秦元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昌盛日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6 | 分类号: | E01D19/16;E04C5/16;D07B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3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钢绞线 防护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预应力钢绞线防护外壳。
背景技术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常看到一种具有很高抗拉强度的绳索,其发展的到现在种类规格比较广泛,应用场合也越来越广,比如常见的有用在工业起重设施上的钢丝绳,有用于建筑混凝土中起到预应力筋的钢绞线,还有大型桥梁上的拉索,基本以这几种形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钢丝绳要保证较高的使用寿命,一要保证所承受的荷载在所允许的范围内,二要正确合理的使用方法,维护,防磨损,防腐蚀,也至关重要;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使用因其在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空气隔绝能够有效的起到防护,防腐蚀作用;但对于裸露在外面使用时,对防腐的要求极高,因此,提供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的防护、防腐措施,以期待能够提高使用寿命,增强受力性能,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钢绞线防护外壳使用寿命、增加防腐能力的预应力钢绞线防护外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应力钢绞线防护外壳,包括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外侧由内向外依次为油脂防护套、橡胶缠带、钢管,在钢管连接处设有钢管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密封后的钢管内部能够有效的隔绝空气,再加上预先在钢绞线涂敷的油脂,解决了防护防腐的问题。
所述钢管连接装置包括螺纹管内套、螺纹管外套、钢管上预留卡环和密封胶垫,螺纹管内套两端设有螺纹,螺纹管外套卡接卡环后与螺纹管内套螺纹连接,卡环与螺纹管内套之间设有密胶垫。
钢管连接装置保证不同跨度的预应力钢绞线均可以达到密封效果,不受长度限制。
橡胶缠带螺旋缠绕在预应力钢绞线上。螺旋橡胶缠带弥补钢管与钢绞线之间的空隙,使得上下接触更可靠,还能防止钢管与钢绞线之间接触产生的摩擦。
油脂防护套为聚氨酯油脂防护套。能够起到防腐及润滑,防止摩擦引起的损坏
卡环为焊接在钢管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卸方便、不受间距变化的限制,具有可调节性,密封后的钢管内部能够有效的隔绝空气,再加上预先在钢绞线涂敷的油脂,解决了防护防腐的问题,因外加套管很大程度上增强了预应力钢绞线的强度,在达到规定预紧力下,侧向稳定性能有所提高,当应用于安装光伏组件时,能够降低组件整体下挠的状况,在结构运用中起到了双层防护的效果,减少了结构不利因素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1预应力钢绞线、2油脂防护套、3钢管、4橡胶缠带、5螺纹管外套、6螺纹管内套、7卡环、8密封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2所示
一种预应力钢绞线防护外壳,包括预应力钢绞线1,预应力钢绞线外侧由内向外依次为油脂防护套2、橡胶缠带4、钢管3,在钢管3连接处设有钢管连接装置。
所述钢管连接装置包括螺纹管内套6、螺纹管外套5、钢管3上预留卡环7和密封胶垫8,螺纹管内套6两端设有螺纹,螺纹管外套5卡接卡环7后与螺纹管内套6螺纹连接,卡环7与螺纹管内套6之间设有密封胶垫8。
橡胶缠带4螺旋缠绕在预应力钢绞线1上。
油脂防护套2为聚氨酯油脂防护套。
卡环7为焊接在钢管3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预应力钢绞线1第一层为聚氨酯油脂防护套2能够起到防腐及润滑,防止摩擦引起的损坏。第二层为螺旋橡胶缠带4,按照合适的间距缠绑在钢绞线1上,在钢绞线1与钢管3之间形成了一道螺旋式间隔的橡胶带,弥补钢管3与钢绞线1之间的空隙,使得上下接触更可靠,还能防止钢管3与钢绞线1之间接触产生的摩擦。钢管3作为最后一道防护层,其直接与外界接触,对其自身防腐要求相对较高,内外表面采用镀锌处理,钢管接头两端将卡环7分别焊于钢管3端部,在内外螺纹管端部接触的位置放置密封胶垫8,在将螺纹管外套5与螺纹管内套组合将其拧紧锁住,整个组装完成。
当然,上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对发明的实施例范围。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发明专利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昌盛日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昌盛日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560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索鞍顶推限位结构
- 下一篇:智能型实时监控拉索锚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