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放后处理保温装置的固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57244.3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9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喻超;陆德福;沈贱民;周涛;夏路;黄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18 | 分类号: | F01N13/18;F01N13/14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放 处理 保温 装置 固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放后处理保温装置的配套系统,属于商用汽车排气后处理保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放后处理保温装置的固定系统,具体适用于在确保安装牢固的基础上,提高装配效率。
背景技术
商用车SCR排放后处理保温装置的固定结构需要有良好的耐温要求以及可靠的固定方式和便利的安装形式。
授权公告号为CN201560833U,授权公告日为2010年8月25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集装箱式燃气轮机排气管的保温装置,保温装置围绕集装箱内的排气管设置,且由可拆卸的上半保温部分和下半保温部分组成,上半保温部分和下半保温部分均包括从最贴近排气管的内侧沿径向向外方向依次设置的真空层、防护内层、耐高温层和防护外层,上半保温部分和下半保温部分中的每一个在端部处均包括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紧固件穿过凸缘将上半保温部分和下半保温部分彼此连接在一起。虽然该实用新型的保温效果较好,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
该实用新型对保温装置采取的固定方式为螺栓、螺母的配合,不仅结构复杂,需要在保温装置之外配备额外的固定部件,提高了成本,而且固定时,需要外部工具进行配合,操作不方便,易降低装配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装配效率较低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效率较高的排放后处理保温装置的固定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排放后处理保温装置的固定系统,包括保温装置与固定装置,所述保温装置为层状的平面结构,且在保温装置上设置有固定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多个防松组,防松组沿竖向两两相互平行,每个防松组包括一个防松钢环及其所对应的一个绑带,防松钢环与其所对应的绑带在竖向同轴设置,且防松钢环近保温装置的顶端设置,绑带近保温装置的底端设置。
所述防松钢环包括一号防松钢环与二号防松钢环,所述一号防松钢环、二号防松钢环与开口销的一端在保温装置的正面相连接,开口销的另一端则穿经保温装置后,直至保温装置的背面进行固定。
所述开口销的另一端通过平垫圈在保温装置的背面进行固定。
所述防松钢环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半圆形。
所述防松组的数量为七个,所述保温装置的底部上近其左端、右端的部位分别开设有左槽口与右槽口,所述左槽口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防松组,右槽口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防松组,且左槽口、右槽口之间依次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五个防松组。
所述绑带的一端与保温装置的正面相连接,绑带的另一端则延伸至保温装置的外部。
所述绑带的一端通过开口销与保温装置的正面相连接。
所述绑带的另一端包括同轴设置的拉紧部与固定部,绑带、保温装置的交接处通过拉紧部与固定部相连接,且拉紧部、固定部的外表面粘贴配合。
所述拉紧部、固定部的制造材料均为魔术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放后处理保温装置的固定系统中,保温装置上设置的固定装置包括多个防松组,防松组沿竖向两两相互平行,每个防松组包括一个防松钢环及其所对应的一个绑带,防松钢环与其所对应的绑带在竖向同轴设置,防松钢环近保温装置的顶端设置,绑带近保温装置的底端设置,使用时,先卷起保温装置以将排放后处理装置裹于其内部,再通过防松钢环、绑带的捆绑连接以进行固定,不需要增设额外的固定部件,零部件数量很少,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固定时,只需防松钢环、绑带相互捆绑即可,不需要外来工具的协作,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此外,防松钢环、绑带的连接效果较强,牢固性很强。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装配效率较高、牢固性较强。
2、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放后处理保温装置的固定系统中,当防松钢环包括一号防松钢环、二号防松钢环时,一号防松钢环、二号防松钢环与开口销的一端在保温装置的正面相连接,开口销的另一端则穿经保温装置后,在保温装置的背面进行固定,捆绑时,绑带先穿过两个钢环,再反穿其中的一个钢环,形成绳结,最后将绑带拉紧,进一步增强捆绑的牢固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牢固性较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572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角度可调式C型排气管
- 下一篇:改进型除灰消声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