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指纹识别感应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70267.8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1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李诗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诗佳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332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纹识别 感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具体的说是一种方便小孩和残疾人使用的指纹识别感应门。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门已经成为社会安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家里的大门都是带锁的,在进门时需要使用钥匙才能打开,而对于那些手指缺失的残障人士、小孩或双手都有东西的人来说,开门就变成了一个十分麻烦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当事人就急需一种其他的开门方式。
在中国专利CN 204270379 U中公开了一种指纹门,包括门和门把手,所述门把手上设置有一指纹识别系统,所述指纹识别系统与门和电源电连接,所述门把手上还设置有一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与所述指纹识别系统电连接,所述门把手上还设置有一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门把手上 还设置有一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电源电连接。这样就能够通过指纹来控制门的开关,虽然避免了使用钥匙的麻烦,但对于个子矮小的小孩或没有手指的残疾人士来讲,却很难进行指纹的扫描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感应门,方便通过脚趾来控制门锁的打开,避免使用钥匙的麻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指纹识别感应门,包括门体、磁力锁和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上设置有指纹识别装置,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第一指纹识别模块、第二指纹识别模块、指纹采集模块、处理模块、控制模块和电源,所述第一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门把手上,所述第二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门体下端,并且,所述第一指纹识别模块与第二指纹识别模块并联相接后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而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控制模块与所述磁力锁通电相连。
较佳地,所述第二指纹识别模块上还设有保护盖,该保护盖通过扭力弹簧连接在门体上,并由触压开关来控制其开启。
较佳地,所述门体上设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红外线感应器和闪光灯,所述红外线感应器设置在所述门把手上,所述闪光灯设置在所述门体的另一面上。
较佳地,所述门体上还设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由于在门体上设置了手指指纹识别器和脚趾指纹识别器,这样可以通过手指或脚趾来控制门的打开,避免了使用钥匙的麻烦,特别适合小孩或手臂残疾的人使用;另外,在门上还设置了感应装置,当门口有人时,感应装置就会提醒室内的人注意避让,避免开门时撞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指纹识别感应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门体;2、磁力锁;3、门把手;4、第一指纹识别模块;5、第二指纹识别模块;6、指纹采集模块;7、处理模块;8、控制模块;9、保护盖;10、扭力弹簧;11、触压开关;12、报警器;13、红外线感应器;14、闪光灯。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
由图1可知:一种指纹识别感应门,包括门体1、磁力锁2和门把手3,所述门体1上设置有指纹识别装置,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第一指纹识别模块4、第二指纹指纹识别模块、指纹采集模块6、处理模块7、控制模块8和电源,所述第一指纹识别模块4设置在所述门把手3上,所述第二指纹识别模块5设置在门体1下端,并且,所述第一指纹识别模块4与第二指纹识别模块5并联相接后与所述处理模块7相连,而所述处理模块7通过控制模块8与所述磁力锁2通电相连。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所述第一指纹识别模块4用于手指指纹的扫描检测,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递给所述处理模块7;
所述第二指纹识别模块5用于脚趾指纹的扫描检测,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递给所述处理模块7;
所述指纹采集模块6用于手指指纹和脚趾指纹的采集与储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诗佳,未经李诗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702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