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氧水氧化尾气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71582.2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6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许平安;张殿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5/023 | 分类号: | C01B15/023;B01D53/00;F01K25/1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9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氧水 氧化 尾气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蒽醌法双氧水生产工艺领域,特别涉及其中的氧化尾气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蒽醌法双氧水生产的氧化工序是将加氢后的工作液,泵入氧化塔底部,同时从氧化塔底部通入新鲜空气,并通过分散器分散,进入氧化塔底部的加氢工作液和空气一起并流向上;由氧化塔上部的内置分离器分除的气体又叫氧化尾气,氧化塔顶压力一般控制在0.2—0.25Mpa,氧化温度一般控制在45-50℃,所以氧化尾气状态就是0.2—0.25Mpa,45-50℃。氧化尾气的主要成分有:饱和的重芳烃蒸汽、氮气、水蒸气、氧气。现有工艺中重芳烃蒸汽通过低温冷凝回收,温度越低,回收率越高。而回收不了的重芳烃就排入了大气,即污染了环境,又损失了其中有用成份,原料消耗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蒽醌法双氧水生产装置中存在的氧化尾气回收及利用率较低的缺陷,提供的一种双氧水氧化尾气回收利用方法及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氧水氧化尾气回收利用装置,它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a、作为一级冷却器的冷箱和二级冷却器的氧化尾气冷却器,冷箱冷却端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氧化塔,冷箱冷却段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氧化尾气冷却器进口端;
b、1#分离器和2#分离器,1#分离器的入口和出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氧化尾气冷却器出口端和2#分离器的入口,2#分离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冷箱加热端进口;
c、冷箱加热端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膨胀制冷发电机组入口;
d、膨胀制冷发电机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3#分离器进口,3#分离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低温水发生器进口,低温水发生器出口连接放空管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氧水氧化尾气回收利用装置,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蒽醌法双氧水生产中从氧化塔放出的氧化尾气,其压力0.2—0.25Mpa、温度45-50℃,氧化尾气经一级冷却器、二级冷却器冷却至25-28°C;
b、25-28°C的氧化尾气进入1#及2#分离器,从2#分离器分离出的25-28℃的氧化尾气,返回一级冷却器另一侧被加热到30-35℃后进入膨胀制冷发电机组发电;
c、氧化尾气经膨胀机发电做功后降温至0-5℃排出,然后进入3#分离器,氧化尾气(约0-5℃)从3#分离器排出进入低温水发生器与20℃的冷冻入水换热,产生5-10℃的低温冷冻出水另做它用,剩余的氧化尾气放空;
d、1#、2#及3#分离器分离出的主要含重芳烃的液体回收到系统再利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关键点是低温水发生器和冷箱,低温水发生器回收了膨胀机出口气体的冷量供它用,节约了能源。冷箱是利用氧化塔排出的高温氧化尾气,作为冷箱的热源,使其本身温度降低,有利于下一步冷凝重芳烃;另外高温氧化尾气将冷却后的低温氧化尾气温度提高5-10℃再进入膨胀机,增加了氧化尾气的内能,提高了发电量,即可回收其中的有用溶剂(重芳烃),减少了大气污染,又充分利用氧化尾气的压力和内能膨胀制冷并发电,降低了生产成本。经测算,采用此种全新的氧化尾气回收系统流程,可降低工作液原料重芳烃的单耗0.3公斤,电单耗降低15度,同时还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氧水氧化尾气回收利用装置,它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a、作为一级冷却器的冷箱和二级冷却器的氧化尾气冷却器,冷箱冷却端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氧化塔,冷箱冷却段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氧化尾气冷却器进口端;
b、1#分离器和2#分离器,1#分离器的入口和出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氧化尾气冷却器出口端和2#分离器的入口,2#分离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冷箱加热端进口;
c、冷箱加热端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膨胀制冷发电机组入口;
d、膨胀制冷发电机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3#分离器进口,3#分离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低温水发生器进口,低温水发生器出口连接放空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715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