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设备智能测距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76367.1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1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汪露平;孙天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S11/14 | 分类号: | G01S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111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设备 智能 测距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设备智能测距系统。
背景技术
对移动设备来说,通过发射模块、接收模块、报警模块和显示模块, 系统要求显示当前的移动速度、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和及时的报警功能, 从而能有效提高系统的的安全性,保证移动物体在移动的过程中能正常高效运行。其外,系统通过及时获取移动状态下的距离信息、速度信息, 使得物体可以及时的报警,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移动物体高效运行。因此,移动物体需要具有以下需求:
1.实时的进行移动物和障碍物之间的测距并显示;
2.对系统当前的移动速度进行实时的显示;
3.对移动物和障碍物之间安全距离进行设定,当两物体间的距离小于这个安全距离时,系统便会及时的报警,来提醒操作者注意。
通过当前的速度和距离, 可以实时的判断任意时刻,移动物体和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当二者之间的距离小于这个安全距离时,系统便会报警,操作者便可以及时的做出修正,当这个距离大于安全距离时,系统的报警便会解除,, 从而帮助操作者能更好的把握这个安全距离,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现有的移动物体测距系统达不到上述要求,从而影响了测距的效果,降低了工作效率,加大了事故的发生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移动设备智能测距系统,能够实现实时显示系统和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实时显示系统的移动速度、实时报警,进而及时发现危险和做出警报,提高移动物体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移动设备智能测距系统,包括:
超声波发射单元、单片机、超声波接收单元、实时显示单元及实时报警单元;
单片机控制使声波发射单元发出探测信号,此时超声波接收单元接收来自声波发射单元发出探测信号后传递至单片机;
单片机进行处理并将实时信息反馈在实时显示单元上,同时单片机处理的实时距离值小于设定的安全距离值,单片机则会把报警信息传递给实时报警单元进行报警。
所述的超声波发射单元包括发射探头模块、信号放大模块、超声波换能器模块及反相器模块;
所述的超声波发射单元利用上述元器件发射探测信号。
所述的超声波接收单元包括接收探头模块、信号放大模块、红外线检波模块及波形变换模块;
所述的超声波接收单元利用上述元器件接收来自超声波发射单元的探测信号并传递给单片机。
所述实时报警单元利用蜂鸣器模块、信号放大模块及三级管模块接收来自单片机的信号从而及时报警。
所述的实时显示单元采用信号采集模块采集单片机的信号、利用时钟芯片模块及液晶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特点:
1. 实时显示系统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实时显示系统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情况,才能有效避免潜在危险的发生,同时将系统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显示出来,以便让操作者知道系统和障碍物的距离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及时的做出应对;实时的显示出的系统与障碍物之距离情况,让操作者可以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提高了在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实时显示系统的移动速度;
当获得了相应距离参数后后, 通过与计算高低电平的的时间差,即可获知系统的移动速度,这样移动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问题。通过实时获取移动速度的信息,可以及时发现系统本身的位置,从而减少因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相比于传统的常规检测方法,实时检测可以减少因操作不及时带来的安全隐患,有效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保障了操作者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3. 对系统进行实时的预警和报警:
通过对系统安全距离的设定和系统移动的任意时刻速度显示和自身遇障碍物的距离显示,由于系统对数据有一定的记录功能,系统可以将自身的速度和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进行一定的计算,得出当前的距离是否大于系统设置的安全距离,如果当前距离是安全的那么系统显示正常,如果当前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那么系统便会进行一定的报警, 从而提醒操作者,让操作者做出一定的修改,避免事故的发生,当距离被调整到大于安全距离时那么系统便恢复正常,不再继续报警;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来修改安全距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实时显示移动系统与障碍物的距离、自身的运行速度以及对危险距离的预警和报警,及时发现危险和排除安全隐患,提高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763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