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进行物理连接通信的RFID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76728.2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3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沈效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千予千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行 物理 连接 通信 rfid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可进行物理连接通信的RFID标签。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概念其主要核心就是物物联网,随时随地的了解物联网对象的相关信息。而其中实时的位置信息是整个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可以说,没有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与信息,整个物联网的架构将面临瘫痪。
物联网的核心是基于位置,由位置可以关联该位置上设备的信息、设备状态、环境状态等信息。获取了这些信息后,我们就能对搜集到的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对该位置上的人、车、物进行管理。因此这种定位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经常采用的定位技术中经常使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定位技术,通过RFID标签实现定位,但是常规的RFID标签无感应设备时无法实时传输数据,难以满足应用需求。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亟需构思一种新技术以改善其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进行物理连接通信的RFID标签,其可以实时掌握该标签所附着的物品的精确位置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进行物理连接通信的RFID标签,包括:RFID标签本体、通信接头和标签连接体;其中所述RFID标签本体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旗标标签和本标标签,所述旗标标签内设有RFID芯片;所述通信接头包括可存储信息芯片与通信电路,所述可存储信息芯片与所述通信电路连接;所述标签连接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第三连接体,其中所述旗标标签和所述通信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体上,所述本标标签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体上。
优选地,所述标签连接体还包含用于将所述标签连接体贴附在物品表面的附着层,所述附着层设置在所述标签连接体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通信接头还包括一磁性吸附装置,所述可存储信息芯片通过所述磁性吸附装置与所述通信电路建立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通信接头还包括一保护层,该保护层包裹在所述可存储信息芯片、所述通信电路、所述磁性吸附装置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旗标标签和所述本标标签为条状,并且所述旗标标签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本标标签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附着层为双面胶层。
优选地,所述标签连接体采用PV材质制备而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二连接体和所述第三连接体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进行物理连接通信的RFID标签,通过控制系统将标签通信接头内可存储信息芯片的信息与该RFID芯片信息关联。解决了常规的RFID标签无感应设备时无法实时传输数据的问题,通过控制系统定义可存储信息芯片的信息的位置信息,可实时掌握该标签所附着的物品的标识信息及精确位置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进行物理连接通信的RFID标签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进行物理连接通信的RFID标签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进行物理连接通信的RFID标签的拆分示意图。
其中:1.RFID标签本体,11.旗标标签,12.本标标签,2.通信接头,21.可存储信息芯片,22.通信电路,23.磁性吸附装置,24.保护层,3.标签连接体,31.第一连接体,32.第二连接体,33.第三连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千予千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千予千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767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