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区内道路自升降限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79528.2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85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扈新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扈新福 |
主分类号: | E01F9/529 | 分类号: | E01F9/529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 | 代理人: | 程殿军 |
地址: | 276514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内 道路 升降 限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区内道路自升降限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车辆应用的普级,住宅小区、学校校园内或单位大院内总有来来往往的车辆在行驶,有些车辆行驶速度很快,易出现意外。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限速、降速目的,在住宅小区、学校校园内或单位大院内的一些主要限速路段设置限速带,现有的限速带是将一个凸起物固定在路面上,通过对汽车的障碍和颠簸来实现汽车降低车速的目的,存在问题,1.汽车经过时会出现较强烈的颠簸和震感,易造成车内人们的不适,同时对汽车造成一定的损坏;2.作为限速带的凸起物易损坏;3.凸起物凸起过高容易造成汽车底盘受伤,凸起物凸起过低达不到限速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区内道路自升降限速器,通过本技术方案,当汽车压到限速器时,限速器上的限速条会缩入到与地面相平的位置上,使汽车在通过时不会在产生强烈震感和颠簸,并且凸起的限速条受力后就迅速回缩,基本上不承受汽车巨大的碾压,限速条的绝对高度低于汽车低盘的安全高度,从而有效的限制了汽车的行驶速度,杜绝了因限速减速对汽车的损坏和颠簸,延长了使用寿命和应用效果,有效的弥补了现有技术中存地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小区内道路自升降限速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道路的路面下方,包括限速条、压力弹簧、底座弹簧导柱、限速条弹簧导柱,所述限速条下面上设置有数个限速条弹簧导柱,底座上设置有数个底座弹簧导柱,压力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套装在相对应的限速条弹簧导柱上和底座弹簧导柱上,压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速条和底座相固连。
所述底座呈上开口的盒状,限速条顶部为梯形,两侧设置有垂板,两侧垂板插入到底座中。
包括支撑杆,数个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侧垂板的下端相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小区内道路自升降限速器,通过本技术方案,当汽车压到限速器时,限速器上的限速条会缩入到与地面相平的位置上,使汽车在通过时不会在产生强烈震感和颠簸,并且凸起的限速条受力后就迅速回缩,基本上不承受汽车巨大的碾压,限速条的绝对高度低于汽车低盘的安全高度,从而有效的限制了汽车的行驶速度,杜绝了因限速减速对汽车的损坏和颠簸,限速条顶部呈梯形状,形成导坡便于汽车的平稳碾压,两侧垂板的数个支撑杆以增加垂板强度,防止垂板变形,垂板使限速条绐终保持在底座位置的上下变化,防止限速条脱出底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常状态下侧视截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碾压下侧视截面剖视图。
图中,1底座、2限速条、3压力弹簧、4底座弹簧导柱、5限速条弹簧导柱、6垂板、7支撑杆、8道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小区内道路自升降限速器,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设置在道路8的路面下方,包括限速条2、压力弹簧3、底座弹簧导柱4、限速条弹簧导柱5,所述限速条2顶部下面上设置有数个限速条弹簧导柱5,底座1上设置有数个底座弹簧导柱4,压力弹簧3的上下两端分别套装在相对应的限速条弹簧导柱5上和底座弹簧导柱4上,压力弹簧3的两端分别与限速条2和底座1相固连。
所述底座1呈上开口的盒状,限速条2顶部为梯形,两侧设置有垂板6,两侧垂板6插入到底座1中。
还包括支撑杆7,数个支撑杆7的两端分别与两侧垂板6的下端相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中,垂板6可使限速条2绐终保持在底座1中,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支撑杆7使垂板6下端增加了强度,以防止垂板6下部变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扈新福,未经扈新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795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