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79704.2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0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任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松林 |
主分类号: | A61B90/00 | 分类号: | 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471 | 代理人: | 王淑玲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肤 软组织 扩张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皮肤软组织扩张器。
背景技术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利用组织扩张器扩张作用,获得额外皮肤软组织进行皮肤缺损修复和器官再造的一种外科方法。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没有固定注射座,注射座易发生翻转导致手术失败;或者发生移动,导致后期注水困难,甚至可能刺破扩张囊。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肤软组织扩张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包括扩张囊、注射座和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注射座相连通,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与扩张囊相连通,所述注射座由底座和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注水槽组成,所述注水槽的周围的所述底座上设有固定孔。通过固定孔的设置,可以在术中,使用缝线将注射座与皮下软组织缝合固定,这样可以避免注射座发生翻转导致手术失败;另外,固定孔的设置还可以防止注射座发生移动,扩张器后期注水时,由于扩张囊逐渐增大,传统没有固定的注射座会移动,导致后期注水困难,甚至可能刺破扩张囊,导致手术失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2个以上。
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注水槽的周围。固定孔的均匀分布可以将注射座彻底固定,不易发生偏移。
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3个。3个固定孔可以固定的比较牢固,多于3个则使得手术操作太繁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扩张囊由医疗级医用硅胶材料制成。通过国家医疗级硅胶检测标准的硅胶,其采用高纯度双组份室温硅胶为基础原料,经铂金或过氧化物催化而成的医用硅胶,一般分为体内、体外两类。扩张囊采用国家医疗级高纯度优质医用硅胶材料制成,材质柔软,富有弹性,不会因超容量、长时间扩张或受外界挤压而出现破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扩张囊的外表面设有抑菌涂层。扩张器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注水操作或皮肤损伤导致细菌感染。抑菌涂层可以有效地抑制各类细菌滋生,降低患者被感染的风险。
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抑菌涂层为抗生素涂层。涂层中含有西罗莫司,西罗莫司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一种免疫抑制剂。
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抑菌涂层为纳米银或纳米锌制成。纳米银或纳米锌涂层是一种新型生物纳米材料,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具有优异的抑制效果,能够使人术后伤口免受细菌的感染,可以大大减少细菌感染概率,让患者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加快术后伤口愈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扩张囊的形状为肾形、长方形或圆形。根据临床需要控制扩张程度,可以选择不同的扩张囊的形状。
本申请所有文件中出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概念以图1所示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的上下左右为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通过固定孔的设置,可以将注射座与皮下软组织缝合固定,避免注射座发生翻转导致手术失败;另外,还可以防止注射座发生移动,导致后期注水困难,甚至可能刺破扩张囊,导致手术失败。扩张囊的外表面的抑菌涂层可以有效地抑制周围细菌滋生,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扩张囊;2、注射座;21、底座;22、注水槽;23、固定孔;3、导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包括扩张囊1、注射座2和导水管3,导水管的一端与注射座相连通,导水管的另一端与扩张囊相连通,注射座由底座21和固定在底座上的注水槽22组成,注水槽的周围的底座上设有固定孔23。通过固定孔的设置,可以在术中,使用缝线将注射座与皮下软组织缝合固定,这样可以避免注射座发生翻转导致手术失败;另外,固定孔的设置还可以防止注射座发生移动,扩张器后期注水时,由于扩张囊逐渐增大,传统没有固定的注射座会移动,导致后期注水困难,甚至可能刺破扩张囊,导致手术失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松林,未经任松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797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美容用头面部无菌手术固定装置
- 下一篇:手外科操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