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盐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80290.5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6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黄传敏;翁家明;张剑;方毓淳;俞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上拓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排放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盐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20世纪全球用水量增幅是人口增幅的2倍,全球4成以上人口存在水资源短缺现象,联合国水资源组织评估称,到2030年,全球将有47%人口严重缺水。随着事态的严峻,国家出台关于水资源宏观调控的政策用于控制各行业用水需求已成为发展趋势,工业用水已经成为占有相当大比例的水资源使用方,降低工业排水对环境的压力、使工业企业通过国家提标后颁布的污水排放指标考核,成为首要任务。
此时零排放的概念又被业内提出来,尝试继续深入研究并用于解决炼化污水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所谓的零排放,也只是改变了污染物排放的方式、渠道和节点,一些污染物最终要进入环境,以水、气、声、渣、热等形式排入环境。
国际上将污水零排放定义为液体零排放(Zero Liquid Discharge,ZLD),就是工艺废水经过适当的技术组合处理后回用于生产,不向环境排放任何液态的污染介质,污染物被浓缩至固态或结晶的形式排放。国内的炼化污水的零排放是依赖技术与管理共同构成的综合体系运行来实现零排放目标的技术管理体系。
目前,能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为“机械蒸汽再压缩循环蒸发技术”。所谓的机械蒸汽再压缩循环蒸发技术,是根据物理学的原理,等量的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定量的热能。当物质再由气态转为液态时,会放出等量的热能。根据这种原理,用这种蒸发器处理废水时,蒸发废水所需的热能,再蒸汽冷凝和冷凝水冷却时释放热能所提供。在运作过程中,没有潜热的流失。运作过程中所消耗的,仅是驱动蒸发器内废水、蒸汽、和冷凝水循环和流动的水泵、蒸汽泵和控制系统所消耗的电能。为了抵抗废水对蒸发器的腐蚀,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蒸发器的主体和内部的换热管,通常用高级钛合金制造。其使用寿命30年或以上。
但是蒸发系统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较高,考虑到膜浓缩系统占地面积小、自动化水平高、人工运行成本低、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等特点。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为膜浓缩+MVR显示废水零排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盐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盐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所述高盐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用于处理高盐废水,所述高盐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包括:
- 预处理系统,所述预处理系统用于去除高盐废水中大粒径杂质和加药后形成的沉淀物;
- 软化过滤系统,所述软化过滤系统用于去除高盐废水中的絮状沉淀以防止后续浓缩减量过程中产生后沉淀现象;
- 分盐处理系统,所述分盐处理系统用于将废水中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进行分离,含硫酸根离子的浓缩液回用至预处理系统进行再处理,含氯离子的透过液输送至多级浓缩减量处理系统;
- 多级浓缩减量处理系统,所述多级浓缩减量处理系统用于来自分盐处理系统的透过液进行多级浓缩减量处理,所述多级浓缩减量处理系统的浓缩液输送至蒸发系统,所述多级浓缩减量处理系统的透过液输送至淡化处理系统;
- 淡化处理系统,所述淡化处理系统用于对来自多级浓缩减量处理系统的透过液进行淡化处理,所述淡化处理系统的透过液进行回用,所述淡化处理系统的浓缩液循环至多级浓缩减量处理系统的入口进行再处理;以及
- 蒸发结晶系统,所述蒸发结晶系统用于对来自多级浓缩减量处理系统的浓缩液进行蒸发结晶处理。
优选地,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预沉池、软化剂投加池和软化沉淀池,所述预沉池、软化剂投加池和软化沉淀池顺次设置,所述预沉池用于去除废水中大粒径杂质,所述软化剂投加池用于投加软化药剂且调节pH至11~12,所述软化沉淀池用于去除软化剂投加池中流出废水中的钙镁金属离子沉淀。
优选地,所述软化过滤系统包括管式微滤膜装置,所述管式微滤膜装置用于经预处理系统预处理后的废水中的絮状沉淀以防止后续浓缩减量过程中产生后沉淀现象。
优选地,所述管式微滤膜装置的出口管道上设置酸调节入口,所述酸调节入口用于投加盐酸调节pH至6~9以满足分盐处理系统的进水水质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上拓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上拓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802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