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氧合引流管、氧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87979.0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8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解启莲;张晓明;姚威;余洪龙;李小双;马祖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通灵仿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34117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氧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合引流管、氧合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人体内氧的储备甚微,必须从外界源源不断地供给氧气才能维持生命,因此从临床上最初的面罩给氧到之后相继出现的鼻导管、高压氧舱和呼吸机机械通气等都着眼于通过呼吸道给氧,并已成为各种缺氧救治的重要手段。然而,对于有些特殊患者,常规给氧方法会显得无能为力。比如面对由于严重呼吸道烧伤等引起的急性肺损伤、创伤性液气胸、海水引起的高渗性肺水肿、SARS等造成肺弥散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其主要问题并不在于通气障碍,因此经常规呼吸道给氧常常无法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常规给氧方法的限制也对患者的抢救带来不少障碍。那么,能不能改换给氧途径,尝试通过静脉甚至口服等作为辅助供氧新方法,绕过弥散功能障碍的肺泡这一关而让氧直接进入血液呢?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携氧代用品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比如无基质血蛋白、基因工程人工血液、微脂粒包裹的循环蛋白溶液、全氟碳溶液等,但由于这些制品工艺复杂、价格昂贵,至今离技术成熟还有较大距离,尚难以用于临床。而在我国曾经应用过的液体充氧方法则包括光量子血疗(UIB)、血磁疗法、碳酸酰胺过氧化氢内给氧方法、光量子液疗等,但也分别存在抽血充氧回输操作烦琐、血携氧量不多、稳定性较差等一些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氧合引流管、氧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氧合引流管,该氧合引流管由外层套管与内层套管组成且两者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外层套管内壁与内层套管外壁之间形成输氧通道,输氧通道两端面封闭,在其右端面通过软管与输氧管连接,左端面与输出管连接,输出管末端安装有单向阀,内层套管由半透膜材料制成,该半透膜允许气体分子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流动,液体分子不能通过,内层套管内壁形成氧合通道,氧合通道在两端面处开口,分别通过进血管、出血管插入到静脉血管中,所述进血管、出血管位于体外部分长度使血液从静脉刚出来就能进入氧合通道。氧气通过输氧管进入输氧通道,血液逆着氧气流动方向进入氧合通道,氧气穿过半透膜内套管进入氧合通道并与氧合通道内的血液氧合,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穿过半透膜内套管进入输氧通道并随多余的氧气从排出管末端排出。
当氧合通道截面面积为氧合引流管截面面积的0.6-0.8时,具有较好的氧合效率。
一种具有氧合引流管的氧合装置,包括流量计,压力计,控制器,控制面板;所述压力计安装在输氧通道内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控制面板连接,所述流量计安装在输氧管上并与控制器连接,流量计用于控制通入输氧通道内的氧流量,在输氧管前端设置有旁路支管,旁路支管上装有控制阀,控制阀与控制器连接。当输氧通道内的氧压力高于设定值时,通过控制阀的开启角度使输氧通道内的氧压力降低到设定值再关闭控制阀。
一种静脉体外氧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氧合引流管两端的进血管、出血管分别插入到静脉血管中,并做好止血消毒等辅助工作;
2)、在所述控制面板上设定通入输氧通道内的氧气压力为一设定值;
3)、所述控制面板将信号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流量计开启并向输氧通道内输送氧气,输氧通道内的氧气穿过半透膜内套管进入氧合通道并与氧合通道内的血液氧合,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穿过半透膜内套管进入输氧通道并随多余的氧气从排出管末端排出,完成氧合的血液从出血管进入到静脉血管中,同时压力计监控输氧通道内的氧压力,当达到设定值时保持流量计为一开启角度,在氧合过程中,若出现压力计测得的氧压力高于设定值,压力计先将信号反馈到控制器,控制器发出打开控制阀命令,控制阀开启一角度并使输氧通道中的氧压力逐步降低,当降低到设定值时,控制器发出关闭控制阀命令,若出现压力计测得的氧压力低于设定值,压力计将信号反馈到控制器,控制器发出增大流量计开启角度命令,直到输氧通道中的氧压力等于设定值;
4)、在氧合过程中,氧合通道进血端和出血端的进血端血氧浓度测量仪、出血端血氧浓度测量仪分别将测得的氧合前、后血液中的氧含量反馈到控制器并显示在控制面板,医护人员据此修正输氧通道中氧压力的设定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通灵仿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通灵仿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879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静脉内瘘透析保护罩
- 下一篇:一种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