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射镜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97682.2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9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邵竹锋;向在奎;饶传东;符博;贾亚男;王佳佳;隋梅;王玉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G02B5/08 | 分类号: | G02B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射镜。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随着空间科学、天文研究、宇宙探测、地球信息及环境信息等领域的飞速发展,高分辨率的成像质量要求光学系统具有越来越大的口径。
为保证反射镜具有合适的径厚比(否则可能会引起元件容易发生变形),应在增加反射镜口径的同时,增大反射镜的厚度,然而这样就会造成反射镜重量的大大增加而无法承受自身重量,并且也会增加航空探测的成本和难度,迫切需要降低反射类元件的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射镜,在保证反射镜径厚比的条件下大大降低了反射镜的重量,从而减少了反射镜因自身重力而造成的形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射镜,包括:
第一玻璃板;
轻量化夹层,其熔接在所述的第一玻璃板上,所述的轻量化夹层为带有预设形状减重孔的玻璃板,所述的减重孔用于减少反射镜自重,所述的预设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扇形或圆形;
第二玻璃板,其熔接在所述的轻量化夹层上;
所述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中有一个为具有反射面的玻璃板;所述的反射镜的径厚比为小于10:1。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玻璃板、轻量化夹层和第二玻璃板材质为膨胀系数为5×10-7/℃或膨胀系数≤1×10-7/℃的石英玻璃。
进一步的,所述的反射镜的口径为200-1500mm,所述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厚度都为2mm-30mm,支撑架厚度为所述的具有反射面的玻璃板厚度的2-10倍。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玻璃板的熔接面与轻量化夹层的熔接面的表面贴合度为1μm-1mm;所述的第二玻璃板的熔接面与轻量化夹层的熔接面的表面贴合度为1μm-1mm。
进一步的,所述的带有反射面的玻璃板的反射面的形状为平面、球面或非球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轻量化夹层结构,在保证径厚比可以满足反射镜的要求的条件下,大大降低了反射镜的重量,从而有效降低了由于反射镜自身重量造成的形变,延长了反射镜的寿命,支撑架围成的槽相互连通且与外界连通,其可以保证在外界环境变化时,不会因为槽里的气体和反射镜的膨胀不一致,而造成反射镜变形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高强度、低密度、热稳定性好的普通石英玻璃或低膨胀石英玻璃作为基材制备轻量化反射镜具有可加工性能好、热变形小、自重变形小、耐辐照等优势。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两层玻璃板中间夹有轻量化夹层的结构,双层玻璃板配合轻量化夹层来实现反射镜的稳定,延长使用寿命;熔接法固定具有强度高、应力小、结合牢固、轻量化率高等优势。
减重孔相互连通且与外界连通,其作用是在外界环境变化时,不会因为孔洞里的气体和反射镜的膨胀不一致,而造成反射镜变形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反射镜实施例中反射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反射镜实施例中减重孔为三角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反射镜实施例中减重孔为正方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反射镜实施例中减重孔为六边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反射镜实施例中减重孔为圆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反射镜实施例中减重孔为扇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做进一步阐述,应当理解,较佳实施例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理解,而不作为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定。
如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镜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反射镜包第一玻璃板1,第二玻璃板2和轻量化夹层3,第一玻璃板1与轻量化夹层3熔接,第二玻璃板2与轻量化夹层3熔接;其中,轻量化夹层为带有减重孔的玻璃板。
本实施例中第一玻璃板1、第二玻璃板2和轻量化夹层3的材质可以为石英玻璃、低膨胀石英玻璃、K9玻璃、微晶玻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一玻璃板1、第二玻璃板2和轻量化夹层3的材质不做限定,优选为膨胀系数为5×10-7/℃或膨胀系数≤1×10-7/℃的石英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未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976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