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肱骨近端骨折充气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99035.5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3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豪;徐奎;黄永光;陈环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防城港市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A61H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9 | 代理人: | 卢岳锋,王正茂 |
地址: | 538021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肱骨 骨折 充气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肱骨近端骨折充气固定器。
背景技术
肱骨近端骨折的定义是发生于肱骨大结节基底部(其下缘为肱骨外科颈)往近端的骨折,而且主要指肱骨外科颈骨折,在全身骨折中的发生率为5~9%,女性是男性的3倍,6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约占75%。患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其发生率为10%,其中15%属不稳定骨折,有研究预测,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患者增加,在本世纪中叶其发病率将翻两番。肱骨近端骨折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法。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因需要切开较多的肌肉附着点,需缝合重建,手术难度较大,且术后易于发生粘连,以致功能恢复不良。而且患者多数为老年人,身体情况较差,手术风险较大,很大部分不能耐受手术,因此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情况较多,非手术治疗主要釆用手法复位后进行外固定,主要外固定有夹板、石膏、牵引、肩外展支架固定、上肢悬吊布巾等。这些方式肩关节早期不能活动,甚至患者需要卧床,导致固定肢体长期缺乏锻炼,血液循环不顺畅,容易出现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硬、软组织粘连、骨钙丢失、骨折愈合慢、皮肤植物神经失调等现象,且外固定容易出现松脱现象。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肱骨近端骨折充气固定器,从而克服现有的肱骨近端骨折非手术治疗的外固定会导致固定肢体长期缺乏锻炼血液循环不顺畅且外固定容易松脱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肱骨近端骨折充气固定器,其中,包括:袖套体,其由内侧壁、外侧壁、前侧壁、后侧壁、底壁以及顶壁围设成中空体结构,该袖套体的内腔设置有一位于所述内侧壁的上端的第一开口,且该袖套体的内腔设置有一位于所述底壁的第二开口;第一气囊腔,其包括:两个第一前气道,两个该第一前气道平行地设置于所述前侧壁内;第一后气道,其设置于所述后侧壁内,且该第一后气道呈开口朝上的U形状;该第一后气道的两个侧气道的上端各通过一设置于所述顶壁内的第一顶气道与一个所述第一前气道的上端相连通;以及第一外气道,其设置于所述外侧壁内,且该第一外气道呈开口朝下的U形状;该第一外气道的上端与靠近所述外侧壁的所述第一顶气道相连通;第二气囊腔,其包括:第二前气道,其设置于所述前侧壁内,且该第二前气道呈开口朝上的U形状,该第二前气道的靠近所述外侧壁的侧气道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前气道之间;两个第二后气道,两个该第二后气道平行地设置于所述后侧壁内;所述第一后气道的靠近所述内侧壁的侧气道夹设于两个该第二后气道之间;所述第二前气道的两个侧气道的上端各通过一个设置于所述顶壁内的第二顶气道与一个该第二后气道的上端相连通;以及第二外气道,其设置于所述外侧壁内,且该第二外气道呈开口朝上的U形状;该第二外气道的靠近所述后侧壁的侧气道夹设于所述第一外气道的两个侧气道之间,且所述第一外气道靠近所述前侧壁的侧气道夹设于该第二外气道的两个侧气道之间;该第二外气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前气道的下端相通;以及两个气嘴,两个该气嘴设置于所述顶壁上,其中一个该气嘴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顶气道相连通,且另一个该气嘴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顶气道相连通。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袖套体在任意的相邻两个侧壁的交接处设置有一加固板。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固板为塑料板。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侧壁呈平面壁状。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壁呈圆弧壁面状。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侧壁的中间设置有一纵向开口,且所述纵向开口的两侧通过绳子进行绑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气囊腔交替充气工作以在保证固定效果的同时,通过交替气压挤压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人而利于消肿、促进骨折愈合,其具有固定效果好、骨折复位丢失小、便于护理、患者感觉舒适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简单,调节方便,其使用安全、有效、费用低,从而便于推广应用。
2、本实用新型利用气囊压迫固定并设置有加固板,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固定于患肢处的稳定性,有效防止固定器发生移位甚至脱落。
3、本实用新型的内侧壁设置有纵向开口,以能够根据患肢的大小来调整袖套体内腔的大小,从而方便夹紧固定,提高适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未经防城港市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990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交换装置以及热交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油压专用卧式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