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固定支架悬吊皮肤扩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03979.9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3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谢卫宁;陈仕平;周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卫宁;陈仕平;周烈超 |
主分类号: | A61B90/00 | 分类号: | A61B9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7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支架 悬吊 皮肤 扩张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外固定支架悬吊皮肤扩张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术中用于皮肤扩张的器械有两种:一种是球囊扩张器。该装置只能用于头皮部位,(皮下是骨组织)。不能应用在四肢及躯干部位。因为球囊扩张器扩张时会对其下的肌肉组织、神经血管形成压迫,未能起到扩张皮肤的作用。另外一种是皮肤牵张器。该装置通过在皮肤缺失伤口两侧皮肤的边缘用粗的缝合线贯穿,通过对缝线牵拉对皮肤持续牵拉,从而促使被牵拉皮肤增大和皮肤组织生长。逐渐缩小伤口两侧的距离,最终伤口两侧皮缘接触伤口愈合。该装置需要在皮肤的边缘有缝合点,而此处在张力作用下会切割皮肤,限定皮肤扩大的幅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固定支架悬吊皮肤扩张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外固定支架悬吊皮肤扩张器,它包括一块底板,底板上固定有水囊,水囊外接注射器,底板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根支杆,两根支杆头部通过管夹固定在横向设置的连杆上,底板两端的外侧分别设有一根底部钻入骨干的骨螺钉,两根骨螺钉头部通过管夹固定在连杆上。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管夹是在一根带旋拧头的螺杆上螺纹安装两个并列的夹钳构成。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支杆螺纹安装于底板两端的螺纹安装孔上。
本实用新型外固定支架悬吊皮肤扩张器,它解决了以往皮肤缺损需要局部转移皮瓣或者游离皮瓣修补创面难题,以往该种手术方式实际是拆东墙补西墙,在取皮瓣处形成新的皮肤缺损 ,也是二次创伤。相比其他的产品,该产品能扩张后生出更多的皮肤组织,从而能修补更多皮肤的缺损;从患者自身感受,由于是整块皮肤在水囊表面扩张,疼痛程度较轻,患者更易接受;修补后疤痕组织较少,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管夹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板1、水囊2、注射器3、支杆4、管夹5、连杆6、骨螺钉7、螺纹安装孔8、螺杆9、夹钳1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外固定支架悬吊皮肤扩张器,它包括一块底板1,底板1上固定有水囊2,水囊2外接注射器3,底板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根支杆4,所述的支杆4螺纹安装于底板1两端的螺纹安装孔8上。两根支杆4头部通过管夹5固定在横向设置的连杆6上,底板1两端的外侧分别设有一根底部钻入骨干的骨螺钉7,两根骨螺钉7头部通过管夹5固定在连杆6上;如图3所示,所述的管夹5是在一根带旋拧头的螺杆9上螺纹安装两个并列的夹钳10构成。
使用时,用两枚骨螺钉钻入骨干的两端,用管夹把两枚螺钉与外固定架连杆相连并拧紧固定。在皮肤缺损伤口旁做一个小切口,用止血钳分离皮下,在皮下形成一个隐性的腔隙,将带有水囊的底板通过这个切口植入皮下。用两个底板支杆穿透皮肤,于埋入皮下底板相连固定,露出皮肤外的支杆与连杆通过管夹固定,这样整个装置连成一个整体,固定在骨头上。此后每天通过注射器每天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使埋入皮下的水囊逐渐扩张,从而促使覆盖水囊表面的皮肤扩张,并生长出多余的皮肤组织,待生长到足够多的皮肤组织后,将上述的装置取出,多生长的皮肤组织用以覆盖外露的伤口创面,达到消灭创面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卫宁;陈仕平;周烈超,未经谢卫宁;陈仕平;周烈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039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