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向节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06719.7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5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曹志鹏;佗卫涛;王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锐图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16 | 分类号: | B62D7/16;B62D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倒三轮车的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倒三轮车前两轮转向的转向节。
背景技术
具有两个前轮的倒三轮车中,两个前轮具有转向功能,采用方向把的控制形式。目前,市场上的倒三轮的前两轮转向装置中的转向多数都是直接将转向件固定连接在转向动力输入轴,这种结构的转向节简单,对转向件的位置要求很严,必须设置在转向动力输入轴的下端,不能满足转向动力输入轴的下端空间位置有限制的设计,所以需要设计采用一种转向节结构,可以将转向动力输入轴的动力进行转传递,从而方便布置转向件位置,适用于倒三轮车的前两轮转向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倒三轮车前两轮转向的转向节,可以将转向动力输入轴的动力进行转传递,从而方便布置转向件的位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转向节,包括第一旋转板、第一转向拉杆、第二旋转板、第一转轴件、第一转轴件下端设置有安装转向件的空腔,第一转轴件上端设固定有第二铰链轴;第二旋转板的前端设置有第三铰链轴,第三铰链轴的下端固定在的支撑架上,第二旋转板的前端可旋转的套接在第三铰链轴的上端;第一旋转板的前端连接旋转动力杆,第一旋转板的后端通过第一铰链轴与第一转向拉杆的前端铰链连接,第一转向拉杆的后端以及第二旋转板后端通过第二铰链轴铰链连接,第一转轴件的空腔内通过第四铰链轴连接转向件。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适用于倒三轮车的前两轮转向装置的转向节结构,使用时,偏摆形式的拉杆带动转向件,转向件推动固定座(固定座固定在前轮轮毂上),从而带动前两轮转动,完成转向。
由于采用这种转向节,可以将转向动力输入轴的动力进行转传递,从而方便布置转向件的位置,降低了转向件的设计要求和安装要求。
进一步,限定所述的第一旋转板前端设置有抱箍,抱箍与转向动力输入轴连接。采用抱箍的形式连接方便,能更好的将转向动力传递给转向节。
另外,限定所述的安装转向件的空腔为U型卡空间。限定安装转向件的空腔为U型卡空间,方便转向件从下往上安装固定,适合目前多数的转向件是杆件的安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转向节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1.一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转板201、第一转向拉杆202、第二旋转板203、第一转轴件204、第一转轴件204下端设置有安装转向件的空腔,第一转轴件204上端设固定有第二铰链轴212;第二旋转板203的前端设置有第三铰链轴213,第三铰链轴213的下端固定在的支撑架上,第二旋转板203的前端可旋转的套接在第三铰链轴213的上端;第一旋转板201的前端连接旋转动力杆,第一旋转板201的后端通过第一铰链轴211与第一转向拉杆202的前端铰链连接,第一转向拉杆202的后端以及第二旋转板203后端通过第二铰链轴212铰链连接,第一转轴件204的空腔内通过第四铰链轴214连接转向件;所述的第一旋转板201前端设置有抱箍210,抱箍210与转向动力输入轴(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的安装转向件的空腔为U型卡空间。
以上实施例只是实施本发明的具体的一种方式,并不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改进一些具体的产品形状和结构,这些也视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并且不会影响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锐图汽车设计有限公司,未经郑州锐图汽车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067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