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景观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08958.6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9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封洪峰;颜炜;王义;李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E04H17/00;A01G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景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景观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景观墙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封闭式住宅区,小区的物业管理大多通过围墙和门卫室的形式予以控制,很难形成街区的活力,围墙隔绝出了一片又一片“孤岛”;而且浪费土地资源,因为城市的公共空间都被小区花园挤占了;甚至,造成了交通拥堵——每个楼盘各自封闭,导致整座城市大量缺乏“毛细血管式”的小路。
随着开放式小区概念的提出,围墙取消、小区开放后,单元住宅直接面对城市公众,可以通过景观绿化隔离、小品隔断等,来营造空间上的“虚拟”围墙。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景观墙系统,若干个“回”字形的框架通过凸块和凹槽匹配插接实现景观墙的组合和拆卸;立柱转动连接到凹槽,实现绿化墙在框架内转动,调整绿化墙内植物架的光照角度;景观墙拆装简单,光照角度可调节。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景观墙系统,包括若干个相互插接的景观墙,所述景观墙包括:
框架,其呈“回”字形设置;所述框架的两个相邻侧表面设有凸块,所述框架的另外两个相邻侧表面设有与所述凸块匹配插接的凹槽;
墙体,其呈矩形状嵌设在所述框架内;所述墙体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立柱,所述框架内侧设有与所立柱匹配转动的旋转槽;所述墙体非嵌设于所述框架内的两面均安装有栽培植物的植物架。
优选的是,所述植物架为一开口朝上容纳绿植的腔体;所述植物架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植物架的开口处呈向下倾斜状向外延伸,所述植物架的开口大于所述腔体的底部。
优选的是,还包括给所述植物架浇水的灌溉通道,所述灌溉通道包括:
第一通孔,其竖直设置在所述立柱上;
第二通孔,其沿竖直方向依次穿过所述凸块和所述框架连通到一个所述第一通孔;
第三通孔,其沿竖直方向依次穿过所述凹槽和所述框架连通到一个所述第一通孔;
第四通孔,其为从所述墙体上方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到所述植物架开口下方设置的弧形孔;以及,
第五通孔,其为从所述墙体下方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到所述植物架底部上方设置的弧形孔;
其中,所述第二通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到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到所述第五通孔。
优选的是,所述第五通孔靠近所述植物架的一端高于所述植物架底部1-2厘米。
优选的是,若干个所述墙体沿竖直方向上下依次固定叠加成一个墙体组,一个所述墙体组嵌设在一个所述框架内。
优选的是,所述墙体组为若干组,若干组所述墙体组沿水平方向并列嵌设在一个所述框架内。
优选的是,所述框架的非嵌入面铺设有用于植草的植草格。
优选的是,还包括采集所述植物架实时光照信息的光敏传感器以及采集所述植物架内温湿度信息的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光敏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植物架开口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植物架内。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若干个“回”字形的框架通过凸块和凹槽匹配插接,实现景观墙的便利组合和拆卸;
2)立柱转动连接到凹槽,实现绿化墙在框架内转动,调整绿化墙内植物架的光照角度,实现绿化墙的光照角度可调节;
3)灌溉通道中,流水依次通过第二通孔、墙体上方的第一通孔以及第四通孔进入植物架;植物架水位超过第五通孔的水依次由第五通孔、植物架下方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三通孔流出,实现植物架灌溉、蓄水的同时,不会造成蓄水过多影响植物生长;
4)通过光敏传感器采集的实时光照信息、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温湿度信息来判断植物架的浇水时机。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个景观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若干个景观墙的组合示意图;
图中:
100-景观墙;
10-框架;
11-凸块;12-凹槽;13-植草格;
20-绿化墙;21-立柱;22-植物架;
30-灌溉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089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沿着车身轮廓仿形风干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汽车轮毂清洗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