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纸盒压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18062.6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4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彤;叶枝绿;罗如云;刘建康;王燕春;毛方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姚县彩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31B50/59 | 分类号: | B31B50/59 |
代理公司: | 昆明盈科众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53201 | 代理人: | 张媛德 |
地址: | 675400 云南省楚雄***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纸盒 压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品纸盒的制备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印刷后纸盒的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印刷行业中,将原纸进行彩色印刷完成后,会根据使用的用途先进行切割然后折叠粘贴成盒子,纸箱。目前的是压制模具,在模具的底模具上根据盒子或箱子的外形制版,需要刀具切割的地方有凹槽,凹槽对应的上模具有刀具,需要折叠的地方有凸起条,但在排布上,采用一对一的排列,这样在盒子与盒子之间的间隙较大,取材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个空隙而在实际大小的基础上加上若干长度,裁切后,空隙的部位已经不能再使用,成为垃圾废品,这虽然较整个有效使用面积来说是不多的一点,但积少成多,成指生产时,这点浪费也会增加较大的生产成本,而且会造成纸张浪费,不利于节约成本,也不利于环境保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大小极近实际用量,节约原材料的纸盒压制模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纸盒压制模具,由底模具、上模具构成,在底模具上设置有凹槽、凸痕,在上模具上有刀具和内凹,所述的底模具上纸盒模块底横向相互连接,纵向则为阴阳配合排列,并于中间重叠,底模具上的凹槽与上模具上的刀具位置对应,上模具上中间重叠部分只有一把刀具,所述内凹与底模具上的凸痕对应。
所述的底模具的凹槽四周设置有软胶垫。软胶垫的高度为3mm-8mm,而上模具上的刀具凸出模具水平面4mm-10mm。
所述的每条切割线上的刀具都是独立安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纸盒压制模具,由底模具、上模具构成,在底模具上设置有凹槽、凸痕,在上模具上有刀具和内凹,所述的底模具上纸盒模块底横向相互连接,纵向则为阴阳配合排列,并于中间重叠,底模具上的凹槽与上模具上的刀具位置对应,上模具上中间重叠部分只有一把刀具,当底模具和上模具在重力的作用下合拢时,刀具的刃插入到凹槽中,从而将置于两个模具中间的纸切割成纸盒模块,而所述内凹与底模具上的凸痕对应,则是在纸盒模块上压出折痕,方便折叠成形状规则的纸盒。本实用新型从纸盒模块的排列上与原技术方案对比,一方面没有纵向模块之间的间距h,节约了纸张的使用面积,其次,纵向模块上的刀具原技术方案只能采用不同的刀具,而本实用新型重叠部分只有一把刀具,节约了刀具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了磨损,所述的底模具的凹槽四周设置有软胶垫,种设置一方面是增加切割深度,防止切割不完全而出现粘贴的次品,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刀具的刃口。软胶垫的高度为3mm-8mm,而上模具上的刀具凸出模具水平面4mm-10mm。所述的每条切割线上的刀具都是独立安装则非常方便更换不锋利的刀具,而不用整个上模具的刀具全部更换,节约了资源,使刀具等资源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切割效果好,无残次品,且节约了纸张,废弃率明显降低,节约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未技术改进前的底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模具,2-凸槽,3-凸痕,4-主模具,5-刀具,6-内凹,7-纸盒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纸盒压制模具,由底模具、上模具构成,在底模具上设置有凹槽、凸痕,在上模具上有刀具和内凹,所述的底模具上纸盒模块底横向相互连接,纵向则为阴阳配合排列,并于中间重叠,底模具上的凹槽与上模具上的刀具位置对应,上模具上中间重叠部分只有一把刀具,所述内凹与底模具上的凸痕对应。所述的底模具的凹槽四周设置有软胶垫。软胶垫的高度为3mm,而上模具上的刀具凸出模具水平面4mm。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纸盒压制模具,所述的软胶垫的高度为8mm,而上模具上的刀具凸出模具水平面10mm,所述的每条切割线的刀具都是独立安装。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纸盒压制模具,所述的软胶垫的高度为5mm,而上模具上的刀具凸出模具水平面5mm,所述的每条切割线的刀具都是独立安装。其余同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姚县彩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姚县彩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180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工位多形式循环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耐碾压的纳米级吸油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