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产气药组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20393.3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3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召才;张兆勇;吴衍江;罗高;唐胜果;居宽;岳大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恒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B60R21/264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114 | 代理人: | 竺明,崔兆慧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气药 组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装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产气药组装机,主要用于气体发生器产气药的填充以及上盖等零部件的装配。
背景技术
安全气囊的雏形是美国人Jhon.W.Hetrick发明的安全气垫。1952年Hetrick发明了他自己之称为“汽车安全气垫”的装置,用来减轻急刹车或正面碰撞带来的严重伤害。这是一种纯机械装置。用于使气囊膨胀的压缩空气贮存在一个压力容器中,连接着弹簧的质量块用来感应汽车的减速度。当质量块产生位移时,能打开一个阀使压力空气从压力容器中冲出来,以使气囊膨胀。气囊可装在方向盘中、手套箱门上、仪表板上部以及前排座椅的靠背。
尽管我国安全气囊的研究与发展已初具基础和规模,但是离世界先进水平还相距甚远,这些差距主要包含安全气囊法规、撞车实验系统、安全气囊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等方面。事实上,我国的撞车实验系统还不能完全满足美国FMVSS208条款的技术要求。
汽车安全系统是汽车电子领域增长最快的一部分。汽车的安全设计在整车设计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汽车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系统旨在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防范事故于未然。被动安全系统是事故发生后开始起作用,以减缓事故严重程度。汽车安全气囊属于被动安全系统。我国2000年实施了CMVDR 294《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该法规等效于欧洲ECER94法规。最近,我国的侧面碰撞法规已经开始实施,这将对我国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和驾乘人员保护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汽车安全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将带动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发展。据预测,2009年前排乘客侧面保护气囊的安装率将会是2006年的2倍,侧气帘的安装率将是2006年的4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汽车安全技术中的安全气囊技术近年来也发展得很快,智能化、多安全气囊是今后整体安全气囊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安全气囊设有不同规格的气体发生器。在车辆碰撞时,气体发生器使安全气囊充气后展开,保护乘客的安全。自1986年安全,气囊首次批量生产以来,气体发生器技术也从采用叠氮化钠为气体发生剂的单级型式发展到采用新型固体气体发生剂的双级气体发生器,而产生的储存的气体在一瞬间被加热,安全气囊制造公司专门开发的称为“加热气体发生器(HGI:Heated Gas Inflator)”,它使加压的气体燃烧从而产生大量高热气体充填在安全气囊内。最近几年,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气囊与乘员之间的相关配合偏差而导致乘客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安全气囊制造公司去探索开发更为精确的安全气囊充气膨胀的新途径。其中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就是双级气体发生器。双级气体发生器有多种型式,一般说来,“双级”气体发生器设有两个引燃器(Initiators),在不同时间段有选择地产生不同量的气体。事实上,在两个引燃器之间展开时间能够按照不同的组合关系加以改变,从而获得可调节的一系列的气体发生量(可以称为“多级”气体发生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气药组装机,采用机、电、气一体化设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恒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恒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203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