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钢丝绳悬挂装置的多功能平衡缸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25945.X | 申请日: | 201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6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元;许高跃;王巍;王利;白好杰;岳婷;马小平;范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中矿科光机电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7/10 | 分类号: | B66B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钢丝绳 悬挂 装置 多功能 平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钢丝绳悬挂装置的多功能平衡缸。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用于矿井提升容器的提升钢丝绳的悬挂装置为楔形连接装置,它具有连接牢固可靠,不会出现松动和脱落现象。但是这种连接装置锁紧和解锁钢丝绳程序繁琐,每次窜绳费力耗时,多绳之间张力不能自动平衡,而且在提升机带动提升容器往复运动时,提升钢丝绳除了承受巨大的拉应力和冲击载荷外,还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很大的扭转力矩,而这种扭转力矩加速了钢丝绳磨损的速度,从而降低了钢丝绳的有效寿命。因此,有必要改进现有的提升钢丝绳连接装置,既要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实现张力平衡,又要减轻或消除作用于钢丝绳上的捻力矩,同时要实现安装和维护更换钢丝绳的方便快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悬挂装置体积大、安装费时、扭转力矩大、钢丝绳磨损快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钢丝绳悬挂装置的多功能平衡缸。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钢丝绳悬挂装置的多功能平衡缸,由活塞杆、上部组合密封、缸筒、中部组合密封、接头座、距离套、下部密封、通套和下通套组成。活塞杆安装在缸筒中心,与缸筒、上部组合密封、通套、距离套、下部密封、下通套组成允许油液存储和排出的密封缸体,活塞杆可以在密封缸体内滑动和转动。上部组合密封安装在通套上,中部组合密封安装在活塞杆的上,下部密封安装在缸筒尾部的下通套上;两个接头座分别焊接在缸筒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处;距离套套在活塞杆上,与下通套相接触;通套套在活塞杆上,安装在缸筒上端,与缸筒螺纹连接;下通套套在活塞杆上,安装在缸筒尾部,与缸筒螺纹连接。利用外接液压泵向缸筒中注入或排出油液,带动活塞杆在缸筒中上下滑动,配合新型悬挂装置的锁绳器、调绳器、锁绳卡和下筒体,可以实现对钢丝绳的锁紧、窜绳、释放扭转力。
其进一步是:2~6个多功能平衡缸,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联通,外接进油口控制总阀和出油口控制总阀,利用液压原理,可以实现提升钢丝绳张力自动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克服现有连接器体积大、寿命短、窜绳繁琐费力等缺点,既能保证提升钢丝绳和提升容器连接的安全可靠,又能减轻用于钢丝绳上的扭转力,还能实现安装和维护、更换钢丝绳的方便快捷,同时还具有产品结构紧凑,重量轻,密封性好,外形美观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多功能平衡缸结构图。
附图2是活塞杆图。
附图3和附图4是缸筒图。
附图5和附图6是接头座图。
附图7和附图8是通套图。
附图9和附图10是下通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例,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新型钢丝绳悬挂装置的多功能平衡缸,包括活塞杆(1)、上部组合密封(2)、缸筒(3)、中部组合密封(4)、接头座(5)、距离套(6)、下部密封(7)、通套(8)和下通套(9);活塞杆(1)安装在缸筒(3)中心,与缸筒(3)、上部组合密封(2)、通套(8)、距离套(6)、下部密封(7)、下通套(9)组成允许油液存储和排出的密封缸体,活塞杆(1)可以在密封缸体内滑动和转动。上部组合密封(2)安装在通套(8)上,中部组合密封(4)安装在活塞杆(1)的活塞上,下部密封(7)安装在缸筒(3)尾部的下通套(9)上;两个接头座(5)分别焊接在缸筒(3)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处;距离套(6)套在活塞杆(1)上,与下通套(9)相接触;通套(8)套在活塞杆(1)上,安装在缸筒(3)上端,与缸筒(3)螺纹连接;下通套(9)套在活塞杆(1)上,安装在缸筒(3)尾部,与缸筒(3)螺纹连接。
活塞杆(1)由中空杆(1-1)、活塞(1-2)、挡板(1-3)组成;中空杆(1-1)由材料抗拉强度600MPa以上的高级合金钢,加工成内部中空的圆筒结构,加工表面粗糙度Ra小于等于1.6μm;活塞(1-2)焊接在中空杆(1-1)中部轴肩处,活塞(1-2)上的凹槽与中部组合密封(4)配合;挡板(3)与活塞(1-2)之间用螺纹连接。
缸筒(3)由材料抗拉强度60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或不锈钢,加工成圆筒形;圆筒上端加工内螺纹,配合通套(8)的外螺纹;圆筒尾部加工内、外两种螺纹,分别配合下通套(9)的外螺纹和下筒体的内螺纹;缸筒(3)外壁内加工注油孔;缸筒(3)内表面加工粗糙度Ra小于等于1.6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中矿科光机电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徐州中矿科光机电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259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钢丝绳悬挂装置的承力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三开门乘客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