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针、滚子球面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26281.9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3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仁恒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1/02 | 分类号: | B24B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栋律师事务所11425 | 代理人: | 李萍 |
地址: | 21129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子 球面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滚针圆头端面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滚针、滚子球面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滚针圆头需进行球面处理,即将经过退火处理的滚针进行球面处理。现有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将退火处理后的滚针放入双头干抛桶内,进行研磨。然后在研磨过程中,一般滚针的投放量在140Kg-200Kg之间,导致双头干抛桶在滚动过程中,存在滚动稳定性差,造成噪音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滚针、滚子球面处理装置,解决现有滚针、滚子球面处理装置的滚动稳定性差,导致噪音严重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滚针、滚子球面处理装置,包括,辊筒及滚轮架,所述辊筒安装于所述滚轮架上,还包括,侧轮,所述侧轮的轮轴与所述滚轮架固定连接,所述侧轮的轮盘滚动面与所述辊筒的端面相贴合。
其中,所述辊筒的端面与所述侧轮的轮盘滚动面的相贴合处打磨形成环状光滑带。
其中,还包括,排烟系统,所述排烟系统的进烟口与所述辊筒的内腔连通。
其中,所述排烟系统的进烟口与所述辊筒的出烟口通过轴承连接。
其中,所述辊筒直径与所述滚轮架的滚轮直径比为6:1。
其中,所述辊筒的直径与所述滚轮架的同侧前后两个滚轮的圆心距比为5:3。
其中,所述辊筒内腔为光滑面。
其中,所述排烟系统包括,排烟管,所述排烟管的出烟口设置挡片,与所述挡片相应的位置设置收纳袋。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滚针、滚子球面处理装置通过侧轮设置,增加横向力,使辊筒在滚动中更加平稳,减少晃动带来的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所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滚针、滚子球面处理装置,包括滚轮架1,滚轮架上安装四个滚轮2。辊筒3安装于滚轮2上,滚轮2转动时,带动辊筒3滚动。在滚轮架1上还设置侧轮4,侧轮4的轮轴焊接于滚轮架1上,侧轮的轮盘滚动面与辊筒的端面贴合,当辊筒3转动时,带动侧轮4的轮盘转动。优选的,侧轮4的轮盘轴向与辊筒的轴向垂直。辊筒3直径D与所述滚轮架的滚轮2直径S比为6:1。辊筒3的直径D与滚轮架1的同侧前后两个滚轮的圆心距L比为5:3。经过上述比例设置,使得滚轮与辊筒受力更加均匀,适合生产500Kg-800Kg的Ф6滚针,使得辊筒滚动过程中更加稳定,同侧滚轮受力更加均匀。避免滚针在辊筒内滚动时,导致辊筒滚动不稳定的情况发生。侧轮4保证在辊筒滚动过程中提供横向支撑力,避免滚针在辊筒内运动不稳定时,向辊筒传递横向力,导致辊筒晃动,从而导致滚轮损坏或噪音增加的问题。辊筒内腔为光滑面,便于滚针打磨,防止打磨偏心。
在一种实施例中,辊筒的端面与所述侧轮的轮盘滚动面的相贴合处打磨形成环状光滑带301,减少辊筒与滚轮接触面的摩擦力,使得运动中更加稳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排烟系统5,排烟系统5的进烟口与辊筒3的内腔连通,排烟系统5的进烟口与辊筒的出烟口通过轴承连接。使得排烟系统与辊筒既密封又不影响辊筒转动。所述排烟系统包括,排烟管,所述排烟管的出烟口设置挡片501,与所述挡片501相应的位置设置收纳袋502。用于收集大块灰尘,碎削,避免抽风机等装置故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仁恒轴承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仁恒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262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