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蚀音圈的动铁喇叭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26972.9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2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蚀音圈 喇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蚀音圈的动铁喇叭。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成本,动铁喇叭越来越多的采用自粘线来加工音圈,相比漆包线加环氧树脂胶的绕线方法,音圈的保护降低了好多,有效的保护音圈(主要是防止漆包线的腐蚀)是非常的关键。一种方法是在动铁喇叭的壳体内部焊接一片铜箔,用它来消耗相对封闭壳体内部的氧,以延缓对音圈的侵蚀。这种方法因为需要额外焊接的制成,成本优势不大,而且有脱落的潜在风险。为避免在使用的时候额外焊接铜箔有脱落风险的问题。因此,需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蚀音圈的动铁喇叭,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使用的时候额外焊接铜箔有脱落风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动铁喇叭包括一上壳体、一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内设有马达组件,所述动铁喇叭内还设有防侵蚀层,所述防侵蚀层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或所述下壳体内表面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喇叭的上壳体和或下壳体内表面上设置防侵蚀层用于消耗喇叭内的氧气,替代了过去焊接的铜箔。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使用的时候额外焊接铜箔有脱落风险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马达组件包括电枢,铁芯及音圈。
进一步地,所述音圈为自粘线音圈。
进一步地,所述防侵蚀层厚度为不超过一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防侵蚀层厚度为3-5微米。
进一步地,所述防侵蚀层以电镀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或所述下壳体内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防侵蚀层以热压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或所述下壳体内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防侵蚀层为铜制防侵蚀层。
进一步地,所述铜制防侵蚀层上设有银或其他高电位金属。
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喇叭的上壳体和或下壳体内表面上设置防侵蚀层用于消耗喇叭内的氧气,替代了过去焊接的铜箔。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使用的时候额外焊接铜箔有脱落风险的问题。通过进一步改善使用电镀、热压等方式使防侵蚀层的铜箔牢固的附着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表面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防蚀音圈的动铁喇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对应说明书附图内的附图标记参考如下:
下壳体1、马达组件2、防侵蚀层3、音圈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防蚀音圈的动铁喇叭,如图1所示,
动铁喇叭包括一上壳体、一下壳体1,上壳体和下壳体1内设有马达组件2,动铁喇叭内还设有防侵蚀层3,防侵蚀层3以电镀的方式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1内表面上。防侵蚀层3厚度为不超过一毫米,防侵蚀层3最好是厚度为3-5微米。防侵蚀层3为铜制防侵蚀层。
马达组件2包括电枢,铁芯及音圈4。音圈4为自粘线绕制成的音圈,也可以是漆包线绕制而成的音圈。
当组装的时候,上壳体和下壳体1扣合,将马达组件2密封在上壳体和下壳体1内。此时,通过渡在上壳体和下壳体1内表面的铜防侵蚀层将密封空间内的氧气消耗掉,避免了氧气对音圈4的侵蚀,有效的保护了喇叭的寿命和音响效果。由于铜氧化后的氧化铜结构致密不易脱落,更加有效的对喇叭起到保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了另一种防蚀音圈的动铁喇叭,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防侵蚀层3以热压的方式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1内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了另一种防蚀音圈的动铁喇叭,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铜制防侵蚀层上设有银或其他高电位金属,此时高电位金属有效的加速了铜的氧化作用,加速了消耗密封空间内的氧气的效果。当然,当上壳体和下壳体1没有组合前,要将银或其他高电位金属进行遮蔽,避免提前将铜防侵蚀层消耗掉。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喇叭的上壳体和或下壳体内表面上设置防侵蚀层用于消耗喇叭内的氧气,替代了过去焊接的铜箔。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使用的时候额外焊接铜箔有脱落风险的问题。通过进一步改善使用电镀、热压等方式使防侵蚀层的铜箔牢固的附着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表面上。
以上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这并不影响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269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抗振和消音的散热器
- 下一篇:一种高效率的电气设备柜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