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标牌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30002.6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4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朱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湖市合美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7/08 | 分类号: | G09F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牌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标牌。
背景技术
标牌是各个领域用来标识作用的牌子,传统的标牌采用塑料橡胶制成,具有较高的柔软性,但是这样的标牌,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弯折,周边出现裂痕,且放置在标牌上的卡片或者纸张,也容易因为标牌本身变形,从而导致自身也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不易弯折且不易破损的标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标牌,包括牌体,所述牌体上设有安置块,所述安置块内设有镂空部,所述安置块上设有与镂空部连通的矩形显示槽,所述镂空部内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矩形显示槽相对的加强环,所述加强环为矩形状,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置于加强环外的固定孔,所述镂空部内设有穿过固定孔的连接块,所述安置块上设有环绕矩形显示槽外的第一阻隔环槽,所述牌体上设有环绕安置块外的第二阻隔环槽,所述牌体外壁呈倾斜状,所述牌体与安装块接触端的端面面积小于牌体与安装块接触端的另一端端面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牌体上设有安置块,安置块的设计提高了牌体自身的强度,所述安置块内设有镂空部,所述安置块上设有与镂空部连通的矩形显示槽,通过矩形显示槽的设计,便于放置标牌显示,以及镂空部内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矩形显示槽相对的加强环,所述加强环为矩形状,通过固定板的设计,能够起到了内部支撑效果,使得产品设有固定板部分不易产生弯曲,并且通过加强环的设计,能够起到了良好的强度加强效果,固定板上设有置于加强环外的固定孔,所述镂空部内设有穿过固定孔的连接块,便于固定,不易掉落,安置块上设有环绕矩形显示槽外的第一阻隔环槽,所述牌体上设有环绕安置块外的第二阻隔环槽,通过第一阻隔环槽和第二阻隔环槽进行良好的阻隔,当产生变形或者受力弯曲的时候,能够通过其自身的进行对力的阻隔和阻断,来减少力的传递,从而更好的保护了产品,所述牌体外壁呈倾斜状,所述牌体与安装块接触端的端面面积小于牌体与安装块接触端的另一端端面面积,使得产品安装部端面的面积比牌体与安装块接触端的端面面积大,从而增加受力面积,提高自身能够承受的应力变大,进而提高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呈矩形状,所述固定板包括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固定板设有加强环端面的为上端面,固定板设有加强环端面的另一端为下端面,所述下端面上设有与加强环相对的矩形凹槽,所述固定板上一相对两侧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固定板上另一相对两侧设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均由上端面向下端面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加强版和第二加强板进行弯折倾斜,从而保证了中间固定板进行向外隆起,并且进行斜向支撑,从而保证内部的固定板强度,使得整体不易变形,进而保证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01、牌体;102、第二阻隔环槽;201、安置块;202、第一阻隔环槽;203、矩形显示槽;301、固定孔;401、固定板;402、加强环;501、第一加强板;502、第二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标牌,包括牌体101,所述牌体101上设有安置块201,所述安置块201内设有镂空部,所述安置块201上设有与镂空部连通的矩形显示槽203,所述镂空部内设有固定板401,所述固定板401上设有与矩形显示槽203相对的加强环402,所述加强环402为矩形状,所述固定板401上设有置于加强环402外的固定孔301,所述镂空部内设有穿过固定孔301的连接块,所述安置块201上设有环绕矩形显示槽203外的第一阻隔环槽202,所述牌体101上设有环绕安置块201外的第二阻隔环槽102,所述牌体101外壁呈倾斜状,所述牌体101与安装块接触端的端面面积小于牌体101与安装块接触端的另一端端面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湖市合美商标织造有限公司,未经平湖市合美商标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300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交换器群以及内循环系统
- 下一篇:热泵烘干总系统以及热泵烘干循环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