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车载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32813.X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5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杰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106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车载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车载充电器。
背景技术
车载充电器通常是用于汽车上,插入点烟器孔里,利用汽车电瓶供电,并转换为所需电压的电源输出,从而为手机等便携式设备充电的装置。现有技术中的车载充电器功能单一,部分车载充电器即使设有电灯,但电灯颜色单一,仅供普通的照明作用;灯头固定,照明角度不可调整,且难以固定,例如在车辆换轮胎或检测发动机舱的时候需要手持车载充电器,使用不方便;车内紧急情况下,也不能用于破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照明、警示、破窗、磁铁吸附固定、调整照明角度的多功能车载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车载充电器,包括主壳体、照明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壳体内的电源输入部、主电路、充电电池、磁铁、电源输出部,和设置在所述照明壳体内的照明部;所述电源输入部、充电电池、电源输出部、照明部分别与所述主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源输入部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主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上设有一锥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为正极导电头,所述正极导电头包括螺纹部和锥体;所述螺纹部与所述主壳体旋合,所述锥体固定在所述螺纹部的一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极为U型的负极弹片,其两侧设有突起部;所述主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两个负极通孔,所述负极弹片固定在所述主壳体内,所述突起部通过所述负极通孔突出并外露于所述主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磁铁与所述充电电池均为长条状,均并排固定在所述主壳体内,且所述磁铁靠近所述主壳体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输出部为USB母座,所述主电路包括电压转换模块;电源从所述电源输入部输入到所述主电路中,所述主电路的电压转换模块对电压进行转换后,将电源输出到所述USB母座中。
进一步地,所述照明部包括照明电路、灯体;所述照明电路与所述主电路电连接,所述灯体与所述照明电路电连接;所述照明壳体可相对于所述主壳体旋转,调整所述灯体的照明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照明部还包括转轴,所述照明壳体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主壳体铰接,所述照明壳体可以所述转轴为中心向外旋转90度以内的任意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内设有电线,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照明壳体内并与所述照明电路电连接,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主壳体内并与所述主电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灯体包括白光照明灯和红光警示灯。
进一步地,所述照明部还包括照明开关,所述照明开关包括按键帽、按键钉和按键支架,所述照明电路上设有按键开关,所述按键帽固定在所述照明壳体外壁上,所述按键支架固定在所述照明壳体内壁上,所述按键钉安装在所述按键支架上并靠近所述按键帽,当所述按键帽被按下时,所述按键钉向所述照明壳体内移动并开启所述照明电路上的按键开关,使所述照明电路为所述灯体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充电器的功能多样,除了具有为手机等设备充电的功能以外,还可以通过磁铁吸附在汽车壳体上,在换轮胎或检测发动机舱时,无需手持车载充电器,还可以通过转动照明壳体调节灯光角度,方便照明;其白光照明灯可用于照明,其红光警示灯可以警示后面的车辆,防止追尾;此外,车载充电器的正极导电头还可以充当破窗锥,在车内紧急情况下可破坏车窗逃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充电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充电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充电器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充电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照明壳体和照明部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照明壳体和照明部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充电器的电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3,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充电器的立体图、剖视图和爆炸图。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车载充电器包括主壳体、电源输入部、充电电池3、磁铁4、电源输出部6、主电路7、照明壳体8和照明部。主壳体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第一主壳体1和第二主壳体5,该电源输入部、充电电池3、磁铁4固定在该第一主壳体1内,该电源输出部6、主电路7固定在该第二主壳体5内,该照明部固定在照明壳体8内,照明壳体8与第二主壳体5铰接。主电路7分别与电源输入部、充电电池3、电源输出部6以及照明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杰,未经李文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328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