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太阳能层压加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38439.4 | 申请日: | 2016-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4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吴桂弟;王海峰;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锋源创新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B32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11522 | 代理人: | 勾昌羽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太阳能 层压 加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对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进行层压加工的设备。
背景技术
太阳电池组件层压封装设备(又称太阳能层压机,以下简称为层压机)是实施太阳电池组件层压封装加工的关键设备,层压机的层压封装基本原理是采用真空热压法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或柔性薄膜太阳电池进行封装,即在真空加热状态下对(高透前阻水膜或高透前板玻璃+POE或EVA+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芯片或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芯片+POE或EVA+后阻水膜或背板)各层物质施加一定的压力,使这些物质严密地压合在一起,阻隔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或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芯片和串并联互联条与外界空气的接触,保护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或柔性薄膜太阳电池芯片及串并联互连条等不受外界空气、水分子的侵蚀和氧化,确保晶硅太阳能电池或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使用寿命达成25年的国家标准。
基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和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性能和结构以及应用领域不同导致封装工艺和封装材料也不同,层压加工设备亦存在不同。
现有的设备采用油加热或电加热方式:
1.采用油加热式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封装加工层压机加工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从60℃进料温度加热到层压工艺所需温度140℃需耗时66分钟,再降低到60℃需费时120分钟,一次循环周期需耗时186分钟,功耗220KW·H。
2.采用电加热方式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封装加工层压机加工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从60℃进料温度加热到层压工艺所需温度140℃需耗时53分钟,再降低到60℃需费时120分钟,一次循环周期也需耗时173分钟、功耗176KW·H。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太阳能层压加工设备,采用集中加热方式能够提升层压设备的加热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柔性太阳能层压加工设备,包括:
第一加热腔室,用于对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加热腔室内部设有第一油加热板,其中所述第一油加热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腔室内部;
集中加热站,通过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一油加热板连通,用于对所述第一油加热板进行集中加热,当加热达到工艺设定温度或工艺时间之后集中加热站外循环关闭,内循环启动;
第一恒温加热站,通过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一油加热板连通,用于对所述第一油加热板实施恒温或降温。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为三通阀,或者为具有至少三个管路接口的连接装置。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冷却器,用于对所述第一恒温加热站外循环回油实施冷却。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却器采用列管换热器进行冷却,并且列管换热器中的冷却介质为水。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液压站,所述第一液压站与第一加热腔室内的升降系统接,驱动第一腔室开启或关闭。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真空泵,所述第一真空泵与所述第一加热腔室内的第一真空气囊连通,所述第一真空气囊附设在所述第一加热腔室的内壁上。
优选地,还包括:
上料输送机构,与所述第一加热腔室的入口衔接,用于将物料输送至所述第一加热腔室的入口;
和/或,上料换向机构,与所述上料输送机构的上料端衔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加热腔室,与所述第一加热腔室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加热腔室内部设有第二油加热板,其中所述第二油加热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加热腔室内部;
第二恒温加热站,通过第二连接装置205与所述第二油加热板连通,用于对所述第二油加热板进行循环恒温或降温;
其中,所述集中加热站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连通,为第二加热腔室内的第二油加热板集中加热,根据工艺需要实施集中升温。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为三通阀,或者为具有至少三个管路接口的连接装置。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冷却器,用于对所述第二恒温加热站外循环回油实施冷却;
和/或,所述第二冷却器采用列管换热器进行冷却,并且列管换热器中的冷却介质为水;
和/或,还包括第二真空泵,所述第二真空泵与所述第二加热腔室内的第二真空气囊连通,所述第二真空气囊附设在所述第二加热腔室的内壁上;
和/或,还包括出料输送机构,与所述第二加热腔室的出口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锋源创新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未经锋源创新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384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擦发电机用复合薄膜电极及其应用
- 下一篇:显示组件及应用其的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