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通机构及其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39171.6 | 申请日: | 2016-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8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梁哲鹏;陈奕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睿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7/00 | 分类号: | H01R27/00;H02J3/32;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 | 代理人: | 毛广杰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构 及其 电压 动态 平衡 装置 | ||
1.一种导通机构,为应用导通机构加面接触端子或加上其导通模块所组成的导通机构,用来在多个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之间进行串联和、或并联连接,该多个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的任一个的一壳体具有一输入端子组与一输出端子组,其特征在于,该导通机构包含有:
一第一夹持公端子;
一第二夹持母端子,用来被插入其中一个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的一对应第一夹持公端子;以及
一导通构件,该导通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设置有该第一夹持公端子的该输入端子组和设置有该第二夹持母端子的该输出端子组,结合该输入端子组的该第一夹持公端子与该输出端子组的该第二夹持母端子的该导通构件经由一保护电路板电压控制电连接于该多个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的其中一个的一储能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通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结合于该输出端子组的该第二夹持母端子包含:
一底部;
一夹持部,用来以面接触方式压覆该另一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的一对应第一夹持公端子,该夹持部的一端连接于该底部,该夹持部为一面状结构、一片状结构或一圆状结构,该夹持部以面接触方式压覆该对应第一公夹持端子;以及
一斜导部,连接于该夹持部的另一相对端,用来引导该另一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的该对应第一夹持公端子接触该夹持部。
3.一种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应用导通机构加面接触端子或与其导通模块所组成的机构设计以用来进行串并联连接的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包括有:
一壳体,该壳体内部容置至少一个储能单元;
一输入端子组,设置于该壳体的一侧;
一输出端子组,设置于该壳体的另一侧,该输出端子组用来连接另一个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的输入端子组;以及
一导通机构,包含一导通构件、一第一夹持公端子以及一第二夹持母端子,该导通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具有该第一夹持公端子的该输入端子组和具有该第二夹持母端子的该输出端子组,该输入端子组与该输出端子组通过该导通机构经由一保护电路板电连接于该储能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储能单元的规格相同于该另一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的一对应储能单元的规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壳体内得容置多个储能单元,且该多个储能单元的各储能单元的内阻抗系数介于0.15毫欧姆的一特定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结合该输入端子组的该第一夹持公端子包含至少一输入正极端与至少一输入负极端,且结合该输出端子组的该第二夹持母端子包含至少一输出正极端与至少一输出负极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保护电路板电连接于该导通机构及一直流单向充电口且电连接于该储能单元,结合该输入端子组的该第一夹持公端子与结合该输出端组的该第二夹持母端子经由该保护电路板电连接于该储能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保护电路板通过一第一传输线电连接于该导通机构、通过一第二传输线电连接于该储能单元、以及通过一第三传输线电连接于一直流单向充电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传输线为充电专用线路。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直流单向充电口,该直流单向充电口经由该保护电路板电连接于该导通机构与该储能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通机构的数量、长度、宽度与厚度依该储能单元的数量和、或预设需求电量而定义。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夹持公端子设置于该导通构件的一端,用来插入该另一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的一对应第二夹持母端子,该第二夹持母端子设置于该导通构件的另一相对端,用来被插入该另一电压动态自平衡储能装置的一对应第一夹持公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睿国际有限公司,未经雅睿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3917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